5.多方聯動統籌資源。我省在加強與文化部合作、不斷促進資源整合的同時,也加強了跨部門的協調和配合,集中外宣、經貿、教育、僑務、友城等部門力量,以文化藝術為依托,綜合運用多種資源,展示地方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整體麵貌。“成都·都江堰特色文化旅遊國際推展周”、“感知中國·印度行——四川周”、“中瑞經貿文化交流周”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多部門合作的集成效應。省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赴加拿大巡回演出,提升我省文化交流項目的宣傳效果,探索並實踐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途徑。“文化中國·錦繡四川歐洲行”大型活動在歐盟和國際社會以及海外僑胞中展示優秀的巴蜀文化,展示四川跨越發展的嶄新麵貌和災後重建的巨大成就,感恩國際社會和海外僑胞對四川的支援。省政府與文化部共同組織的高規格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外國友人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主題攝影暨全球巡展活動”,與文化部中華文化聯誼會共同主辦的“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拓寬了文化傳播渠道,擴大了受眾範圍,增強了宣傳效果,擴大了海外社會影響。
6.交流帶動產業發展。一是利用對外文化交流渠道擴大四川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文化產業與貿易“走出去”。2011年赴境外參加春節演出的四川團組中,很多都是民間邀請商業合作的。如“天姿國樂”赴新加坡的演出、成都藝術劇院赴委內瑞拉的演出、成都木偶皮影藝術劇院赴新西蘭的演出、成都市雜技團的“拉美巡演”等,都是藝術團組借“歡樂春節”的交流渠道自主拓展海外市場、加強文化貿易的成功案例。四川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的《錦繡四川》《多彩四川》《美麗四川》《青城》等六個大型演出項目在參與海外高層次文化交流活動引起轟動後,先後向美國、日本、瑞士等國家出口,開展商業性巡回演出60多場,走出了一條政府訂購——市場營銷——海外巡演的精品之路。二是通過對外宣傳、交流與合作平台積極推進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引資。2011年,通過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杭州動漫遊戲展、上海動漫遊戲基地成果展、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平台,我省共向國內外推介文化產業項目185項,簽訂意向性合約105個,吸引投資195億元。尤其是四川動漫自2009年起連續三年13次組團亮相杭州中國國際動漫節、上海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東京國際動漫展、美國電子娛樂展覽會等各種展會,同時賺取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2011年第九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成都遊戲團隊與100家國外遊戲企業有明確的合作意向,現場簽約450萬美金。在上海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四川動漫企業展團產品大賣。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歐陽堅對四川組團參展的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7.交流服務社會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實踐,對外文化交流正進一步融入我省文化事業發展,逐漸成為促進地方經濟轉型、推動地方公共文化建設、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外部推動力。我省主辦或承辦的一些涉外文化節、國際文化活動如中國九寨溝國際冰瀑旅遊節、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四川電視節、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成都雙年展、西博會、世界超模大賽等促進文化與產業、社會事業的創意結合,在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方麵作用明顯,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推動了我省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建設。
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外文化工作已從以往單一的展演為主的文化交流向涵蓋對外貿易推介、旅遊宣傳、形象推廣等內容的綜合性外宣活動轉變。這種整合後的交流模式使得對外文化工作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新時期的對外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四川建造文化大省的大文化環境下,對外文化交流如何適應這種新趨勢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課題。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11年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有這樣幾點啟示:
1.拓展交流版圖,定位交流重點。2011年,我省借重國家級文化平台,針對不同地域推出不同文化項目,成功開辟了新興國際市場。成都雜技團開始拉美巡演;我省綜藝演出節目進入土耳其、約旦、迪拜等中東地區;北歐地區的觀眾首次在本地觀看“文化中國·錦繡四川”;25種圖書版權首次輸出到約旦、伊朗等阿拉伯國家。這些新地域、新市場的開辟為四川的文化貿易帶來新的商機。不過,這些新市場的拓展多以演藝類表演為主。因此,我們應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合作,推動世界了解四川。應增強與各國文化機構的信息交流,積極主動搜尋文化交流需求,構架穩健的文化交流市場。同時,通過開展“文化中國·錦繡四川”係列活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隻有把西方主流社會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點,才能讓國際社會通過文化交流增進對四川乃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和理解,從而擴大交流合作的共識,壯大友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