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魂斷憑欄處李煜的一夢浮生(3)(3 / 3)

樊若水主意一定,便開始了行動。他想著自己就這麼空著手去見趙匡義,人家肯定不買賬。於是,樊若水就幹了一件特不地道,特遭人恨的事,他跑到離南唐都城金陵80多裏處的采石磯,搜集了很多有利於宋朝的軍事情報,並且還給出了就在采石磯搭建浮橋的策略,以此渡過長江。讓人氣憤啊!這小子幹了這麼一件傷天害理的事,可憐李煜還渾然不知,以為長江是他的救命菩薩。後麵的事在這裏就不再多說了,一句話,李煜完蛋了,南唐完蛋了。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李煜終於淪為階下囚。

現在,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麵前,就是趙匡義會怎樣對待李煜呢?根據曆史記載,李煜到北宋都城汴京的時間為北宋開寶九年的元月四日,即公元976年。這一天,趙匡義在明德門接受李煜等人的投降。此時的李煜心裏很害怕,因為自己的反抗惹怒了趙匡義,肯定沒好果子吃——至少李煜這麼認為。然而,趙匡義沒有殺李煜,李煜以前的軟弱、乖巧、聽話、懂事幫了他的忙。趙匡義不但沒殺李煜,還給李煜封了官,為右千牛衛將軍、違命侯。特別是這個違命侯,有點意思,大有嘲諷的味道在裏麵。不過,別以為是將軍、侯爺就很了不起。實際上,趙匡義給他的封的這個官,有名無實。

李煜投降後的日子,他過得很鬱悶,天天以酒消愁。當然,也寫寫詩詞之類的。這或許是李煜排遣絕望與痛苦的一種辦法吧!據說,李煜天天喝酒,讓趙匡義都感到擔心,怕他給醉死了。就下令少供給酒給李煜。李煜說,沒酒我怎麼打發日子啊!你聽!打發日子,可見李煜心裏是多麼的絕望無助。然而,日子還要活下去,李煜沒有死的勇氣,像他這樣軟弱的人。不過,趙匡義卻死在了他前麵。趙匡義死了,李煜的日子會不會好過一點呢?

公元976年,趙匡義死了。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表麵上看似比趙匡義對李煜要好。其實不然,以前趙匡義不過是在封官的名字上嘲諷李煜,或者故意挑李煜文章的毛病。比如,有一次趙匡義對李煜說,聽說你的文章寫得不錯,有沒有什麼經典的句子,念兩句來聽聽。李煜一聽,這沒問題啊!就把他的得意之作《詠扇》中兩句念了出來,“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杯”。按理說,李煜這首詩寫得不錯,一讀就能品味出讀書人手拿紙扇,見麵作揖的瀟灑韻味來。你猜趙匡義怎麼說,哈哈!哈哈!滿杯之風,能有多少風,難不成就把杯子裝滿了?無語了,難怪毛主席要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了。這趙匡義也太有型了,如此理解詩的韻意,真是牛人!

那麼,趙光義呢?他一上台後,雖然把李煜頭上那個“違命侯”的帽子給摘了,重新封了一個“隴西郡公”。但是,趙光義心裏可黑著呢,他整人的功夫陰損得很。有一次,趙光義假裝關心的對李煜說,你看,我平時也挺忙,知道你喜歡讀書,這不,我們這裏建的崇文院,裏麵可有你們那裏不少的好書哦。你不如就搬到崇文院附近,也方便讀啊!大家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啊!可對於李煜來說,這可是如同刀刺,這哪是讓李煜去那裏讀書啊!分明是在刺痛李煜內心的亡國之痛。更可恨與屈辱的是,趙光義還隔三差五的把李煜的老婆小周後給搞了,給他戴上綠帽子。

李煜就在這樣的屈辱與絕望中度過一天又一天。直到有一天,那是一個難忘的七夕情人節。李煜在度過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個生日後,便離開了人世。李煜雖然死了,但他的詞卻名滿天下,成為一代詞帝。也許,死了真的是一種解脫。因為,活著比死了更難受,更痛苦。對李煜而言,他的一生用“一夢浮生”來概括,或許是最為恰當的。

最後,我們以李煜的一首《烏夜啼》作為本文的結束,“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烏夜啼》,又名《相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