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宋史·辛棄疾傳》的一段話,“議者以聚斂聞,降禦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應居民家取溝簷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屬歎伏”。辛棄疾為了盡快組建好“飛虎軍”,在組建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過激行為,因此,有人就看不下了,說你這樣搞,遲早要出問題。於是,就有人以辛棄疾聚斂財富的罪名告到宋孝宗那裏去了。宋孝宗一看,這可不行啊!得趕緊阻止,就發了一道“禦前金字牌”,要求辛棄疾在日落的時候停止一切基建工程。辛棄疾一看,這都什麼事啊!我辛辛苦苦弄了大半天,不能就這樣給毀了啊!不行,得想個法子。
辛棄疾挺鬼精靈的,他收下“禦前金字牌”後,就悄悄的把它給藏了起來。然後,把監辦工程的人叫來,下了一道死命令,說一個月內你得把飛虎軍的營房撿起來,否則以軍法處置。辛棄疾真夠“毒”的,這麼一弄,那他們還不加班加點,拚命的趕工期。然而,沒過多久,新的問題又出來了,由於當時連續下了好幾月的秋雨,導致不能夠燒瓦,而原先的瓦已經所剩無幾。這時,棄疾問底要用多少瓦才夠。負責人回答說20萬。辛棄疾說這好辦,我有辦法。之後,他下了一道命令,讓老百姓每家獻出溝簷瓦20塊。結果,沒到兩天的時間,瓦就備齊了。辛棄疾的屬下都佩服得很。
一個月後,飛虎軍的軍營全部建好。此時,辛棄疾將組建飛虎軍所花費的錢財全部做成賬目,提交給宋孝宗。宋孝宗一看,這飛虎軍都已經建成了,而且賬目也沒有任何問題。也就沒說什麼,覺得辛棄疾真的是能力超強。飛虎軍組建後,辛棄疾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根據《宋史·辛棄疾傳》的記載,“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這支“飛虎軍”使得湖南一帶在很長時期都沒有發生過“盜賊”鬧事事件,並且在長江一帶也是赫赫有名。
可以說,辛棄疾在地方上任官的期間,他在治理方麵取得的成績是很大的。然而,辛棄疾的內心一直期待著能夠到戰場上去。於是,我們不禁要問,他還能在馳騁在金戈鐵馬的生活中嗎?
4
辛棄疾自在湖南任職後,曾幾度被人誣陷彈劾,比如說他“肆厥貪求,指公財為囊橐;敢於誅艾,視赤子猶草菅”(《辛棄疾落職罷新任製》);“嚴酷貪婪,奸贓狼藉”等。心灰意冷的辛棄疾過起了“隱居生活”,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詩詞佳作。
然而,即便是如此,辛棄疾也沒有徹底忘記國事。關於這一點,從他創作的詩詞中可以看出。比如,在《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一詞中,他這樣寫道,“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辛棄疾說他在一個秋天的夜裏,在棉被中夢醒之後,眼前浮現出萬裏江山。這說明,辛棄疾心裏還是放不下國家大事。
紹熙三年,即公元1192年,辛棄疾接到朝廷的任命,為福建提點刑獄。到了嘉泰三年,即公元1203年,朝廷又任命辛棄疾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當然,朝廷還任命了其他官職,這裏不再詳述。不過,這裏有一個問題就出來了,辛棄疾為什麼還會被啟用?原來,宋寧宗即位後,韓侂冑掌權,北伐一事又被提上了日程。我們知道,辛棄疾的威名與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辛棄疾被重新啟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雖然,在這中間還參雜這其他的複雜原因,然而,最終的結果是辛棄疾被重新啟用了。
宋寧宗曾問辛棄疾,現在是否可以跟金國幹上一仗。辛棄疾回答說,“金必亂必亡,願付之元老大臣,務為倉猝可以應變之計”。(《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十八)金國必定發生動亂,必定會被滅亡,我希望皇上把北伐這件事交給元老大臣來做。同時,我們也應積極做好應變的準備。據說,韓侂冑聽說了辛棄疾的這番話後“大喜”。由此,他認為辛棄疾是十分支持他北伐的。另外,韓侂冑還以為,隻要發動北伐,就必定勝利。因為,他認為此時的金國已經動亂不堪,風雨飄搖。
那麼,辛棄疾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呢?從辛棄疾回答宋寧宗的那段話可以看出,辛棄疾應該比韓侂冑考慮得周全。何以見得?辛棄疾早些年就曾做出過推斷,說“仇虜六十年必亡”,這至少可以說明,金國並非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被消滅掉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辛棄疾才說“務為倉猝可以應變之計”,唯有以積極準備應變,這才是北伐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