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吹角連營辛棄疾的金戈鐵馬情懷(4)(3 / 3)

由此可見,這個韓侂冑顯然是誤會辛棄疾說那段話的意思了。也正因為這個誤會,辛棄疾又多了一個身份,即“寶謨閣待製”。這是一個什麼官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可以參加朝廷會議的侍從官,屬四品。也正是因為這個誤會,使得辛棄疾與韓侂冑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具體說來是這樣的,韓侂冑認為應該立即北伐,而辛棄疾認為時機還不夠,應當推遲,目前首要工作應該積極備戰。

其實,早在鎮江備戰時,辛棄疾就已經對金國的各種情況了如指掌,他曾花了大價錢去搜集情報,然後繪成圖。根據這些資料分析,辛棄疾認為金國目前仍然強大,北伐困難重重。另外,據元朝袁桷的《清容居士集》的記載,辛棄疾推算出的北伐時間至少還要再等20年。或許,辛棄疾早就斷定韓侂冑的北伐不可能成功了。

開禧二年,即公元1206年,宋寧宗決定北伐,史稱“開禧北伐”。事情的發展如辛棄疾所料,開禧北伐失敗,宋金簽訂嘉定和議。可恨的是,在開禧北伐的前夕,辛棄疾還遭人惡意彈劾。根據史料記載,辛棄疾原本在鎮江府幹得好好的,可到了開禧元年六月的時候,即公元1205年,朝廷將他調任到隆興府當知府。辛棄疾正準備去上任,可就在這個時刻,又被人給搞了,說他貪財好色,斂財為己。

此時的辛棄疾已經是日暮西山,他還能“色”的起來?說他斂財,這就更不可能了。辛棄疾的兒子曾還指望著父親能拿點錢回來家用,反而被辛棄疾一陣大罵。再者,辛棄疾一心為北伐出力,不顧自己年老身衰。他都這把年紀了,還一心想著為國出力,如何有那心思?可能有人要問了,到底是哪個不要臉的壞蛋在背後捅辛棄疾的刀子呢?我的推斷應該就是韓侂冑。理由是,辛棄疾跟他在北伐問題有嚴重的意見分歧。當然,這純屬個人臆斷,僅供參考。

現在,我們回到開禧北伐上,由於韓侂冑對北伐的認識不充分,終於導致在北伐過程中吃了不少敗仗。此時的韓侂冑又想起辛棄疾了,認為隻有辛棄疾能幫他,辛棄疾沒同意。結果,韓侂冑又吃了敗仗,甚至都到了金國人要砍他腦袋的地步了。韓侂冑害怕了,這可是要掉腦袋的呀!辛棄疾要再不出山,命就快沒了。於是,韓侂冑想著,我是豁出去了,把最重要的職位給予你,這次你應該要答應出山了吧!

確實,韓侂冑是沒法了。因為金人要他的腦袋,否則絕不議和。這次,韓侂冑決定任命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這個官職很大,為南宋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中的一個重要職務,主要負責傳達皇帝的命令,掌管樞密院整個部門的各項事務。很顯然,韓侂冑是講希望全部寄托在辛棄疾身上了,否則不會把這麼重要的職務給他。這樣說來,辛棄疾從南歸後,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裏沒有過上“金戈鐵馬”的生活終於結束,他可以實現與金兵在戰場上一決高下的夢想了。可惜,造物弄人,當朝廷的任命到達辛棄疾的住址鉛山時,辛棄疾已經重病在床,就算辛棄疾想出山,也不可能了。

那麼,此時的辛棄疾心裏到底怎麼想的呢?可以肯定的是,辛棄疾沒有答應,並上書請求退休。另外,根據謝枋得的《祭辛稼軒先生墓記》的記載,裏麵有這樣一句話,頗讓人深思,“侂冑豈用稼軒以立功名者乎?稼軒豈肯侂胄以富貴者乎”。

辛棄疾說,這個韓侂冑怎麼可能是能夠用我來建立功名的人呢?而我辛棄疾又怎麼可能依附韓侂冑來換取榮華富貴呢?這說明,辛棄疾已經不在相信韓侂冑了,而韓侂冑也不是辛棄疾的真正伯樂。此外,辛棄疾當時支持韓侂冑北伐,並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因為報國之心,與韓侂冑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這裏,可能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辛棄疾是不是真的徹底心灰意冷了。其實,沒有徹底心灰意冷。我想,更多的應該是有心而無力。據說,辛棄疾死的時候,他還高喊“殺賊!殺賊!”足見,在辛棄疾心中,他一直沒忘記恢複中原。

開禧三年,即公元1207年,辛棄疾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時年68歲。縱觀辛棄疾的一生,隻有在北方的歲月裏,他有過金戈鐵馬的生活。之後的他,直到死的那一天也未能再有過。也難怪乎,辛棄疾隻能在“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跟陸遊有著太多的相似,都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人物。然而,盡管如此,我們到今天依然不能忘了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是他身上那種赤忱的愛國之心,那種動人心魄的英雄氣概感染了我們。

隻是,曆史終歸是曆史,已無法再改變。留下的,隻有無限的感歎與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