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心路逐平(2 / 3)

胤禩看向窗外,正是往南城而去之路,心中不由急切:“臣弟思此事並不急於一時,若皇上憂心,臣等可會同議奏,定有兩全之策為皇上分憂。南城魚珠相混人色交雜,非君子所往,臣奏請皇上盡速回鑾為好,皇兄!”

胤禛見胤禩神色急切,著心皇帝安危,心中略有歡喜,淡淡道:“八弟勿慮,朕已大致安排,光天化日,必不至有事。且朕青年時期常往四城走訪,城中諸態皆熟,何懼可有。況朕此去,另有一事要辦,八弟需從旁襄讚。”

胤禩一聽皇帝此言,心中更覺糟糕,胤禛布置向來章法得當,欲行之事斷無丟棄之理,胤禩隻身隨皇帝出行,若無事便無事,若有事,怕九族休矣。然胤禛一言九鼎金口玉言,胤禩無可相勸,隻得遵旨隨胤禛往南城而去。

車行至虎坊橋外,隻見店鋪比次林立,車水馬龍一片喧囂,南城本貧民居者為多,官府稽查不較西城,東城嚴謹,反而湧來天南海北各色人等於此處聚集,交易糊口。尤其天橋地方,從明代起,即為手藝人,匠人,力氣人群聚之處,清晨起便有雇主來此挑選,或三五天,或數月,工期長短不一,雇傭雙方均可自由攤派,彼此毫無顧慮。又有雜耍班子日日在此排演節目,各種肩挑叫賣聲絡繹不絕。

蘇培盛已將車停住,對車內的皇帝低聲道:“主子,已到先農壇了。”

胤禛整理衣冠,對胤禩道:“八弟隻稱朕四哥,切記勿要喊錯。”

胤禩腦中浮現自己立於鬧市之中,大叫“皇帝”的摸樣,嘴角不動聲色上抬,對皇帝答道:“臣弟遵旨。”

二人此行除卻皇帝並胤禩,隻有蘇培盛及一小黃門兒相侍,蘇培盛於前為兄弟二人引路,十幾歲的小黃門兒卻做泥塑狀,隻在身後緊緊跟隨。胤禛一路慢慢探看,途中也買些雜物,且令蘇培盛將價格記錄清楚。待到了一處早點攤子,胤禩看豆腐腦,餛燉熱氣騰騰,便對胤禛道:“四哥,我們卯時便出來,也該進些東西了。”

胤禛正在把玩新買的扇子,聽胤禩喊餓,不由得笑了:“天大的事都無甚緊要,飯少了一頓你必是不依的。”於是便由著蘇培盛擦拭了椅子,二人坐了下來。胤禩毫不客氣,於小二要了豆腐腦,包子,醬肉等等,低頭苦吃。胤禛捧一碗餛燉,四下看了一周,便對蘇培盛示意見機行事。

二人吃完飯,蘇培盛便於懷中掏出一塊整銀,喊人結賬。方才胤禛采買雜貨的時候,蘇培盛皆付給銅錢,一頓早飯,便拿出整塊銀子,如此露財,想必乃是胤禛故意為之。胤禩不知曉皇帝深意,但卻掛心皇帝安危,便不自主皺了眉頭,剛要開口相詢,皇帝便用扇子拍拍胤禩手臂,胤禩隨胤禛目光一看,果然見幾個彪形漢子已圍了上來。

胤禩心中大罵胤禛事多,立時站了起來,擋在幾個漢子麵前道:“幾位何事,為何阻我們離去。”

一個衣著稍微整齊些的大漢道:“你們方才付給的飯錢不夠,不可離去。再拿錢出來!”

胤禩道:“一頓早飯,幾碗湯食,我們給銀一兩,如何不夠。”

大漢嗤道:“我說不夠就是不夠,豆腐腦一兩銀子一碗,餛燉同價,包子就算一兩一屜,你們叫了三屜,鹹菜算我送的,你吃了不用再給錢,五兩銀子拿來,你們愛往哪裏去即往哪裏去。”

胤禩冷笑道:“你這定價,怕是官家也不敢比的,莫不是看我們人少斯文,要勒索強搶。”

大漢哈哈大笑,答道:“這位老爺是聰明人,我最愛與聰明人說話。錢你是給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