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旅遊危機的生命周期
旅遊危機作為危機類型中的一種行業危機,其發展演化的生命周期也致劃分為5個階段,其分別是危機潛伏期、危機爆發期、持續演進期、消解減緩期,解除消失期,旅遊危機從其生成到消解,也就是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在不同旅遊危機對旅遊係統的影響方式、影響程度和表現特征都是不同的,那麼在旅遊危機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危機所處的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1、旅遊危機的潛伏生成期
旅遊危機的潛伏生成期是旅遊危機的醞釀與形成時期,即從第一個前兆出現到開始造成可感知的損失這一階段。在這一過程中,與旅遊危機誘因相關的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它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在不斷地形成和化解,並逐步積累,直到旅遊危機的爆發,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在其量變過程中,旅遊危機並不是不產生危害,而是這種危害處於較低的程度水平,由於危害程度太小而沒有引起關注和重視。因此,旅遊危機在潛伏期有一定的隱蔽性,不容易被人們察覺。旅遊危機雖然在潛伏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總會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一定的征兆,如果能及時監測和發現危機征兆,並及時采取適度的行動,就能有效地避免或抑製旅遊危機的發生或極大地控製旅遊危機造成的損失。因為在這一階段,危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發生,相應的治理成本也較低。
2、旅遊危機的顯現爆發期
危機潛伏到一定的階段,當其危害性孕育到一定程度,便會引起危機爆發。旅遊危機的顯現與爆發是旅遊危機由隱性轉為顯性並快速擴散的時期,即開始對旅遊係統造成明顯危害的時期。由於前一階段旅遊危機的各種前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處理,當旅遊組織明顯感受到“危機”發生時,旅遊危機己經生成並且爆發,危害程度急驟上升,在極短的時間內給旅遊組織和個人帶來大規模地損害,並且這種損害還會迅速地加深、積累和擴散。這一時期旅遊危機的五大特征均會表現得十分明顯。
3、旅遊危機的持續演進期
旅遊危機的持續演進期是旅遊危機仍在發展或危機仍在惡化,但演進的速度己經放慢,並逐漸達到危害程度的頂峰時期。這一階段與顯現爆發期相比,旅遊危機的危害程度繼續加深,危害範圍不斷擴大,對旅遊組織的生存能力造成直接威脅,對旅遊係統形成全麵打擊。
4、旅遊危機的消解減緩期
旅遊危機的消解減緩期是旅遊危機的危害程度從頂峰轉而下降,矛盾和衝突不斷減弱,危機形勢逐漸趨緩的時期。這一時期旅遊危機己經得到了有效地控製,旅遊係統開始全麵恢複,但要從破壞中恢複到危機發生前的狀態仍需假以時日。
5、旅遊危機的解除消失期
旅遊危機的解除消失期是引起旅遊危機的因素已經解除,旅遊係統開始恢複原有或正常狀態的時期。
6、危機轉化期
危機轉化期是使目的地旅遊業恢複到危機前的狀態或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完善危機管理相關機製的時期,從根本上增強目的地未來的安全性,促進目的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旅遊危機的形成機理
旅遊危機管理是旅遊危機研究的目的,但有效的危機管理,就要了解危機的形成機理,把握危機的規律,做到危機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認識旅遊危機的形成機理,是旅遊危機管理研究的基礎。而對旅遊危機形成機理的研究,其出發點應以潛在旅遊者作為中心。
我們知道,旅遊危機事件的發生,其事件本身的影響性存在一個“社會放大效應”,即危機事件本身特征以及旅遊危機管理的外部特點,使得旅遊者存在對危機威脅的非理性擴大理解現象,反映到旅遊市場中,就形成了危機事件的放大影響,進而產生超過危機事件本身的更大影響,從而形成大麵積的旅遊危機。因為在旅遊活動過程中,安全的需求是旅遊者的基本需求,而當旅遊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人們對危機風險的感知大多數是依賴直覺和經驗來判斷的,這些判斷往往會帶來很大的偏差,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認知的偏差還將可能導致潛在旅遊者的極度恐慌行為。由於旅遊產品是一種非基本需求產品,旅遊消費主要是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使得旅遊危機事件的“社會放大效應”更加突出。從以前旅遊危機事件的應對實踐來看,個人、群體和組織在麵對危機事件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為。這些非理性行為大都是人為因素所導致,並與個人和群體的心理預期因素有關。各種因素的綜合,存在著對旅遊危機事件“信號”放大,擴散和擴大了危機事件本身對旅遊業的實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