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旅遊開發對目的地的影響4(3 / 3)

其瞬時遊人容量為:V1=S/r。

(2)卡口法

卡口處是旅遊區內交通、景觀、遊樂等因素構成遊客所必需的活動“熱點”,形成人流集中的“瓶頸”或“卡口”,是環境和資源的脆弱點。卡口容量又叫瓶頸容量,單位以“人次/單位時間”表示。一般說來,旅遊區的核心區或著名的景點周圍是人流最集中的地區,在旅遊旺季往往形成人流過於集中、負荷過重的局麵,給環境造成極大的壓力。在規劃中必須根據旅遊區的實際情況,對重點地段規定出此點(㎡/人)或此段(m/人)的最大允許容量作為控製標準。公式如下:

V=(T/t)·n

式中:V為旅遊區內“熱點”每天接待遊客總數;T為旅遊區內“熱點”每天開放時間;t為前後兩批遊客進入旅遊區內“熱點”的間隔時間;n為前後兩批遊客的人數(此項取決於每個遊覽空間的大小,一般要求每個遊客要擁有14㎡的園地麵積)。

(3)麵積法

根據環境心理學原理,個人在從事活動時對環境在其周圍的空間有一定的要求,任何人的進入都會使人感到侵犯、壓抑、擁擠,導致情緒不安、不舒暢,這個空間稱為個人空間,也是旅遊區麵積容量的依據。在不同的旅遊區中,遊客對這種個人空間的要求是不同的。

從物質容量來看,目前主要按照人均占地麵積來確定,陸地麵積占地平均2㎡/人,水麵平均8㎡/人,山地(指可涉足麵積)平均4㎡/人。我國的一般經驗是:城市園林旅遊區每位遊人所需要的最佳活動麵積為14㎡;自然風景旅遊區每位遊人所需的最佳活動麵積為20㎡;車站、碼頭、廣場、開敞活動區域等遊客散點式分布的地方人均密度指標可允許到人均15㎡;草坪、林地等區域生態環境脆弱,不允許高密度的遊客活動量,一般的指標是人均150㎡。

根據旅遊區的總麵積、可遊活動麵積和設施等條件,運用麵積容量法可計算出旅遊區同一時間的接待能力或飽和量。其計算公式為:

V1=S/r

V=S/r·T/t

式中,V1——瞬時遊人容量;V——日遊人容量;S——旅遊區麵積;r——基本空間標準;T——旅遊區日開放時間;t——人均周轉時間。

如杭州西溪濕地保護區內的遊客集散地遊人容量的計算,根據CAD圖中的比例關係計算,其遊客集散地的總麵積均為50000㎡,按人均15㎡計算,則可同時容納3300人。

(4)綜合平衡法

通常情況下,旅遊地的環境容量需要綜合運用以上三種方法來確定,用線路法計算線性區域的遊人容量,用麵積法計算塊狀區域的遊人容量,考慮用卡口法確定的卡口處對旅遊地總的遊人容量的製約。

【案例:澱山湖旅遊區環境容量估算】

澱山湖是上海市西部的一個淡水湖,是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水體,也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上世紀80年代起相繼建成“大觀園”等旅遊文化設施,近年來建成了包括休閑度假、青少年科普、水上運動等旅遊活動設施和項目,成為上海市民休閑旅遊的熱點區域之一。

在製定景區環境容量時,根據景區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麵積法進行計算。

首先進行整體分區和麵積統計,為計算簡便,總體上劃分為高密度遊覽區和低密度遊覽區:

(1)高密度遊覽區高密度遊覽區包括東方綠舟的一部分、上海大觀園、金舟漁村,奧帆基地、綜合服務管理區等,總麵積約1000公頃。

(2)低密度遊覽區低密度遊覽區包括東岸、南岸和西岸環湖生態岸線,東方綠舟的一部分,大蓮湖濕地修複區,蔡浜國際會議中心,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等,總麵積約4030公頃。括東岸、南岸和西岸環湖生態岸線,東方綠舟的一部分,大蓮湖濕地修複區,蔡浜國際會議中心,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等,總麵積約4030公頃。

然後根據製定的兩類空間的綜合控製指標進行景區遊人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