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統釺徐慧君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養規格、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途徑和教育方法等構成要素。由此可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一項較為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到教學運行及管理等等。
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主要集中三方麵:目前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路與策略,以及創新的具體形式的研究。
一、目前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總結評述
目前很多旅遊高等院校都生搬硬套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喪失了自己特有的學科背景和方向。縱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文獻後也不難發現,目前高等旅遊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得到學者的普遍共識,主要集中在:①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表現在培養人才類型不明確;高職、大專、本科、碩博等各個層級之間界定模糊;②課程體係設置不科學,主要表現在:課程覆蓋麵過廣,盲目的盡量涵蓋;課程與旅遊管理業務的實際需要缺乏邏輯聯係,針對性差;③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滯後④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⑤實踐條件有限,理論與實踐脫節。
二、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路與策略
國際上的典型的旅遊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有四類:以加拿大、美國為代表的CBE模式;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TAFE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雙軌製”模式。以能力為基礎的CBET模式。
這些模式給了國內研究者和教育者很多啟示和思考,結合國外的模式並針對目前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諸多缺陷,學者們紛紛提出了模式創新的策略和思路,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建議:
(一)明確培養目標
首先,“培養怎樣的人”應優先被考慮。劉麗梅、呂君[4]指出國內旅遊教育往往立誌於造就旅遊行業的“通才”,培養目標定義太寬泛,容易造成“蜻蜓點水”的後果。對此可以借鑒國外模式,如瑞士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目標是“為國際接待業,尤其是世界一流的酒店、餐館和連銷飯店培養高層管理者”;美國模式,康奈爾大學的目標是“為全球培養21世紀招待業的領袖”;休斯頓大學則提出“為飯店和餐飲即培養接待業的行業精英或領袖”。從而使人才培養模式有準確的定位。
其次,應依據專業特點確立培養方向。夏學英認為旅遊人才培養應該按照旅遊專業應用型人才、旅遊專業創業型人才和旅遊專業國際型人才進行針對性培養;李華聞則從技術、方法和人文三個層麵提出分別培養科學研究型、管理實踐型、實際應用型等類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