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就業現狀
1.就業意願
隻有19.7%的學生對旅遊行業從業整體環境表示滿意,另有82.3%的學生覺得旅遊行業從業的整體環境與他們的期望有較大差距。41.1%的人表示自己未來願意在旅遊行業就業,而其餘58.9%的人則表示不肯定或者不願意。在具體的就業意向調查中,有41.6%的學生畢業後不會立即在旅遊行業就業,有37%的學生表示有意向在酒店、旅行社和旅遊景區等與旅遊相關的企業就業,另有21.4%的學生會在其他旅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整體看來,本科生畢業後在旅遊行業就業的意向不太令人滿意。
有62%的學生表示願意從基層做起,但是有90%的學生能夠接受的基層工作時間是一年以內。
2.就業準備
隻有36%的學生對自己專業素質與旅遊職業需要的匹配度表示肯定,另有64%的學生在這方麵不太有信心或者根本沒有信心。有36.7%的學生對自身實踐能力與旅遊職業需要的匹配度表示肯定,另有63.3%的學生表示不肯定。這與對學校實踐活動安排的次數和內容的評價是基本一致的。55.8%的學生認為本科階段的教育對職業意識的形成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另有44.2%的學生認為作用不大。
(四)開放性問題
在問卷的最後,我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問題:您對中國旅遊教育或者本校旅遊教育的建議。在回收問卷中,共有103為同學提出了旅遊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有益建議。其中,60.19%的學生認為應該加強實踐,26.21%的學生課程設置提出了建議,他們認為課程應該與產業相結合,體現專業特色。另外,也有學生提到要加強外語能力。6.8%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存在問題;5.82%的學生提出應該強化教師的專業素質;4.85%的學生提到了就業問題,希望學校能夠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另有1位學生提出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從所反映的情況來看,產學一體化是學生們最關係、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四、對策建議
第一,院校應樹立明確的培養目標,並製定切實的培養計劃。培養目標是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處。長期以來,高校旅遊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一直定位於培養“旅遊業的中高級管理人才”,這無意中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職業傾向,那就是將來要做管理人才,所以當學生真正走上工作崗位發現實際工作與自己的期望不符時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這樣就增加了旅遊行業的跳槽率,畢業生的這種重複選擇行為勢必會影響後來學生的選擇,對旅遊管理專業的發展強大產生極為不利的消極影響。雖然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可以接受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先從基層做起,這說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服務意識,對將來的職業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但是有90%的學生能夠接受的基層工作時間是一年以內。因此,旅遊高等院校應根據產業特點製定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製定嚴格的培養計劃,保證產學接軌,縮短學生進入產業後的適應期,這對於旅遊企業留住人才和提高旅遊管理專業的就業率都是極為有益的。
第二,提高旅遊管理專業認知度。根據筆者的觀察,許多人認為旅遊管理專業將來畢業了就是當導遊。各旅遊院校應該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把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就業去向等信息傳達給大眾,這樣就增加了學生和家長對該專業的理解和認知,也為他們科學地選擇專業提供指導。如果是學生經過認真慎重的考慮選擇了該專業,那麼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增強他們在本行業就業的意識都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