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錯通搶先上前打問:“美麗的姑娘你是哪兒人,你往哪兒跑?”龍女生怕仇視郭人部落的嶺人傷害她,隻說自己是龍王鄒納仁慶的女兒,名叫梅朵娜澤,沒提他丈夫然洛敦巴的名字。起初嶺人對龍女的話半信半疑,後來她說對麵山上有個洞,那洞裏有一副黃金馬鞍,結果總管王派幾撥人去找都沒找著,而龍女自己去,就很快把那副鞍子取回來了,嶺人這才明白,他們眼前的這個美女不是普通女人。於是照錯通事先所說的,他們把龍女梅朵娜澤和她的母牛及馬鞍,都給了會打卦的森倫王,氣得錯通好幾天睡不著覺。因為龍女來自郭人部落,所以有人稱她郭姆。
是否有必要探討海倫與郭姆在史詩故事中的孰同孰異,藉此比較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人文特點,應由學者商榷而定,但史詩《奧德賽》與《格薩爾王傳》,均由美女引發出波瀾壯闊且高潮迭起的複雜故事,是顯而易見且耐人尋味的。
另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是,純粹為“苦其心誌,勞其筋骨”,蓮花生大師托夢給格薩爾,叫格薩爾遠離家鄉,到黃河那邊的一個叫玉隆改拉鬆多的地方去,於是格薩爾和他的母親郭姆,一同沿雅礱江往北走。另一種說法是,他的叔叔錯通為霸占他父親生前留下的些許菲薄家產,狠心把這母子倆從家鄉趕走。
格薩爾到了黃河那邊,不但用投石器打死了鼠王紮哇卡且、紮哇米茫兄弟,而且用法力殺死了搶劫拉達克商人的七名霍爾強盜。這時候,有兩千多匹騾子的商隊頭人白登晉美、朗嘉洛桑和拉達曲噶,一定要把他們的一半貨物送給格薩爾,但格薩爾不收。他對這撥商人說,“現在我不需要你們的任何東西,以後你們路過這兒去漢地做生意,見了我給我送哈達,並捎些漢地的茶葉來。”
為了給拉達克商人一個報恩機會,格薩爾請他們去瑪卓魯古卡隆,替他建一座新宮殿,建設費由他自己出。而建這所宮殿的主要目的是,讓路過這兒的商人在野地裏有個落腳點。
格薩爾給他們每一百人的食物是:一袋糌粑、一塊酥油、一包茶葉及一包肉一包麵。並合情合理地對他們講:“吃完這些東西你們就可以走,沒完工也沒關係。”結果,那些商人一直忙到宮殿完工的最後一天,也沒吃完那些少得可憐的糌粑、酥油和茶。當時格薩爾還不足八歲,人們還叫他覺如,待他十二歲那年,通過賽馬奪得嶺國的王位、財產和美女珠牡,才被稱為世界雄獅大王格薩爾羅布紮堆。
《聖經》馬太福音裏也有這樣的故事。希律王叫人把施洗約翰的頭剁下來放到盤子裏,拿給希羅底的女兒看。得知這一殘酷事件,耶穌決定上船渡海出走。跟隨他的人,除婦女和孩子,有五千人之多。渡海前天快黑了,耶穌的門徒請示耶穌,問是不是叫大家各自去村子裏找東西吃。耶穌說,你們應該把自己的拿出來給他們。門徒說,可我們隻有五個餅、兩條魚。
這時,“耶穌說,拿過來給我。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空(給眾人)祝福,掰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吃剩下的收拾起來,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這類故事的民間意識相當濃厚。處在底層社會的平民百姓,他們最大的願望莫過於有一種食物可以永遠吃不完,於是他們通過像耶穌和格薩爾,這些具有非凡神性的傳說人物,表達了他們的這種樸素願望。
自古至今,食物是人類的第一需要。待有了吃的,才會想到要吃得好一些。這時候,有一樣調味品就顯得非常重要。
啥調味品?
鹽。
在格薩爾時代,薑國的薩丹王不缺金不缺銀,可心裏還是不高興。他的保護神,那個騎三條腿紫騾子的魔鬼,猜出了國王的心思,並慫恿他去搶嶺國的阿隆鞏珠鹽田。其實薩丹王早就有這個念頭了,但他對嶺國的格薩爾王心存恐懼,這時的格薩爾已經征服了亞爾康魔國和霍爾國,早已威名遠揚。見薩丹王猶豫不定,魔鬼便鼓動他道:“不要怕,我的薩丹王。你的頭別怕,我做金盔護著你;你的身別怕,我做銀甲裹著你;你的腳別怕,我做大地馱著你。”
結果,自然是魔鬼的魔力敵不過格薩爾的神力,薩丹王非但沒搶到阿隆鞏珠鹽田,還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和國家,妻子兒子也歸了格薩爾,上了魔鬼的當。
曆史上康區曾有過鹽田之爭。麗江納西木土司極盛時期,曾與康區德格的冷巴部落打了好幾年仗,最終康區人沒打過麗江人,失去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鹽田。這鹽田就在昌都鹽井縣境內,至今仍有不少被藏化的納西人在這裏背鹽營生。這應該是格薩爾史詩中鹽田戰役的原型事件。細心讀過這一章的讀者,肯定會領略到史詩中天馬行空的浪漫氣息,以及維護康區尊嚴的良苦用心。
以善惡而論,格薩爾出擊薑國並擊敗它,無疑是一場正義戰爭,可說到滅人家大食國,就不能這麼講。後一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是錯通。格薩爾的這個年老好色的叔叔,有一天自說自話地想:如果丹瑪肯把他女兒嫁給我,這輩子就不想其他女人了。他暗自琢磨,要辦成這件事,隻有先討好格薩爾最喜歡的紮拉王子,若叫紮拉王子去說媒,丹瑪不會不答應。那怎麼討好王子呢?派人到西方大食國偷一匹追風神馬來,把它獻給剛失去坐騎的王子,而且真的那麼幹了。
事實上是嶺國人先惹了大食國,但嶺國國王格薩爾卻下達了遠征大食國的作戰命令。其理由很簡單:奪得這個國家的全部財寶。通過往來於波斯和藏區的馬幫商隊,藏民族早就知道大食國,即地處伊朗一帶的古波斯;知道它是久負盛名的富裕國度。藏區男女所喜愛的各色瑪瑙瑟珠,最早就是由商隊從波斯運來的。格薩爾的治國策略,與英國早年以掠奪殖民地資源作為本國的原始積累如出一轍。當年英國人靠的是先進火器,格薩爾靠的是他的非凡神力。
大食國自然在劫難逃。兩軍對壘之際,大食王賽赤尼瑪看到格薩爾抽出腰間的寶劍,認出這是“瑪哈國王用六種珍貴的鐵、六種妖魔的毒和六種摻有紅花的藥鍛製而成。其劍身尖而軟,劍腰細而長,劍把硬而滑,劍口青而暗,能砍堅硬岩石,能斬潺潺流水……”便嚇得跪在地上,合掌求格薩爾在他死後替他超度亡魂。
替一個從未念過六字真言的外國佬超度亡魂是有難度的,但這難不倒格薩爾。待大食王一一說出他存放珠寶的秘密處所後,格薩爾手起劍落,砍了他的頭,然後替他誦經超度,引他的亡魂一帆風順到極樂淨土去。與此同時,順便也超度所有死於這場戰爭的敵我將士,讓他們的亡魂與大食王的享受同等待遇。
對黑發藏人而言,尤其對嶺人(其實是康巴人)而言,格薩爾的一生自然是功大於過,但鐵麵無私的地獄閻王,並未因此寬恕格薩爾半點。郭姆去世後,閻羅王毫不留情地將她打入地獄,既不念她是格薩爾的母親,也不念她是龍王鄒納仁慶的女兒。格薩爾得知他母親落到地獄裏受苦受難,自然怒火衝天。他闖入閻王殿拔劍怒吼:“你們這些閻王和判官,有力量的使出來,有神威的顯出來,有快馬的跑起來,有武藝的拿出來,有神變的飛上天,無神變的鑽入地,今天我格薩爾要救我媽出地獄,你們誰敢阻攔,我的寶劍就會把你們砍。”
格薩爾厲害,閻羅王也不瓤。見格薩爾來地獄逞強,閻羅王不禁冷笑:“論身體你大不過須彌山,論語言你猛不過紫雷電,論權力你高不過閻羅王,論心誌你比不過虛空界。不是你母親不信我佛法,而是你這個做兒子的罪惡大,你格薩爾作惡的孽果,成熟在你母親的身上。你要揮劍斬殺我閻羅,會砍斷你自己的脖子。你做的善事不用你說我們也知道,現在你要繼續行善才能救你母親出地獄。你要來我這兒逞強鬧事,你母親就要受更多的苦……”
這話氣得格薩爾渾身打哆嗦,但又怕打起來救不了母親反而壞事,便聽從閻羅王的勸告,先下去與母親見一麵再說。虎頭判官自告奮勇給格薩爾帶路,領他先看八冷地獄,後看八熱地獄;那兒的恐怖程度,比意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中所描述的有過之而不及。
八冷地獄有八層,一層比一層冷九倍;最冷的一層,冷氣將鐵球凍裂成一千塊。見八冷地獄裏的人不但挨凍,還要被刀砍,被錘砸,其悲苦聲撕心裂肺,格薩爾“心中十分悲哀,眼淚像樹葉上的露珠滾落下來。他誠心誠意向諸佛祈禱,從體內發出一股有力的風,吹過他們身上,又用力念了一聲‘啪’。這時候,冷獄中受苦的人,全都出了地獄,到極樂淨土去了。”
八熱地獄也是八層,一層比一層熱九倍;最熱的一層,火焰中用人頭灶石架起一口銅鍋,這銅鍋之大,周圍可以走十八站驛道。銅鍋內鐵水沸騰,浪花翻卷,數不清的男人女人在鐵水中上下滾動,其哀號聲驚天動地。
接著,虎頭判官又引格薩爾參觀孤獨地獄,那兒的男男女女都在烈火中耕種莊稼;因為這些人生前總愛嚼舌頭挑撥是非,每個人的舌頭被扯得老長老長。再下一處是血海地獄……格薩爾越看越難受,便再次向諸佛祈禱,先是向普賢菩薩,後是向蓮花生大師,結果地獄裏的芸芸眾生,都給他超度到極樂淨土去了。
虎頭判官最後引格薩爾走上一條鋪了花綠彩磚的小路,對他說他母親也走了,也不在這兒了,也到極樂淨土去了。格薩爾最終是靠超度他人,而不是靠武力神力,救了他母親。
由此可見,格薩爾史詩的佛教色彩是十分濃重的,且往往隱艱深教義於生動故事中。但如果把這部偉大史詩隻看成是教化民眾的宗教作品,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它是一部關於藏民族的,尤其是康區藏民生活的“百科全書”。而且,它的文學成就也輝煌燦爛,令人刮目相看。
在這部史詩中,嶺國總管王絨察查根的仆人噶丹達魯,“每天要念五萬遍六字嘛呢真言”;一天總管王做了一個好夢,“忙吩咐侍從喜饒喜措給傑唯倫珠和喜洛敦巴堅讚兩位大人寫信,請他們來嶺國圓夢”;一次總管王出言不當,得罪了遠道而來的大修士湯東傑布,不得不“捧一條繡有千朵蓮花的哈達,給湯東傑布下跪磕頭”;霍爾國名將辛巴?梅乳澤替嶺國效力迎戰薑國時,“頭戴金盔,身披紅甲,跨上棗紅千裏馬,來到霍爾的高山上煨桑敬神”;趁“格薩爾帶著珠牡王妃在查姆寺閉關修法”不能隨便走動時,魔王魯讚劫走了他的另一個王妃梅薩……我們在此羅列的念六字真言、圓夢、獻哈達、煨桑敬神、閉關修法等,均為古今藏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
同時,這部史詩也包容了大量生動活潑的藏族諺語,諸如:
權力被別人奪去,頭發被樹梢纏住,就會身不由己。
掉了牙的犏牛喜歡吃嫩草,上了年紀的男人喜歡娶少女。
事情要慢慢做心願才能成就,話要慢慢講才能說明白,馬要慢慢跑才能得錦旗。
糊塗女人在冬天乳酪凍結時攪拌,不但攪不出酥油來,反而會把手凍壞;糊塗男人在冬天的雪地上賽跑,不但分不出優劣,反而會使自己摔跤。
那黃野牛的肥肉,有煮熟的工夫,就有晾涼的工夫;酥油放在茶灶上,有燒茶的工夫,就有品味的工夫;利箭搭在弓上,有瞄準的工夫,就有射箭的工夫。
這些諺語,不但生動反映了藏區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語言特色,而且充分表達了藏區民間的豐富想象及其廣博智慧。
詳盡剖析格薩爾史詩中的文學形象,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是本文的重點,但我們無法避而不談。史詩裏的種種神性、人性及魔道的彼此衝突,不但形成了一係列引人入勝的複雜情節,也形成了一係列各不相同的性格人物,這些人物使我們感動,縈懷於胸,且回味無窮。
格薩爾是天神之子,他身上不但既有神性,亦有人性,而且不乏魔力。雖然他終身肩負降妖伏魔、鋤強扶弱、造福百姓的神聖使命,但也相當重視人世間的快樂與幸福,尤其不放棄自己喜歡的女人。
嶺國美女珠牡受總管王委托,遠道來找格薩爾,叫格薩爾參加賽馬大會。盡管珠牡本人也希望格薩爾在賽馬時跑第一名,使格薩爾娶她為妻,但路上碰到印度少年柏爾噶卻與之一見鍾情,不但耳鬢廝磨,而且互贈信物,氣得格薩爾拿投石器朝珠牡打石頭,打得珠牡“牙齒全掉光,嘴巴像一個空口袋,頭骷髏像一個大銅勺”。後來珠牡才明白,那個帥氣的印度少年是格薩爾變的。他倆一同回嶺國的路上,恢複原形後變得更漂亮的珠牡,又給格薩爾捉弄來捉弄去,這既表現了少年格薩爾的稚氣任性,又透露出他對漂亮女人的深切疑慮。
與男人擔心女人一樣,女人也擔心男人。格薩爾的三個主要妃子珠牡、梅薩和阿達娜姆在史詩中相互爭寵,鬧得不可開交。珠牡不惜讓梅薩給魔王魯讚劫走,梅薩和阿達娜姆則給格薩爾不斷灌迷藥,阻礙他營救被霍爾人擄去的珠牡,致使這個營救行動被延誤九年之久。與珠牡及梅薩比,阿達娜姆對格薩爾的愛情更為壯麗。阿達娜姆是格薩爾史詩中的女英雄,她生前橫槍策馬,張弓搭箭,脂粉氣最少。跟格薩爾麾下的男人一樣,她替格薩爾打了不少惡仗,殺了不少人,以致死後下地獄受苦受難。最叫格薩爾感動的是,阿達娜姆不惜出賣哥哥魯讚的性命和國家,與他結為夫妻,指點他如何進入魯讚的森嚴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