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橫斷山(3 / 3)

金沙江兩岸的三岩地區,是橫斷山中的另一處荒涼苦寒之地。三岩大概是外地人給它起的地名。岩指岩石,因為那兒石頭特別多。見田裏有許多石塊,外地人問正在拿木片掘地的農婦:“為啥不把這些石塊撿出來扔掉?”農婦答道:“這些石塊能壓住泥土,不然雨水把泥土衝走,就種不成地。”

昌都貢覺的羅麥一帶是上三岩,雄鬆一帶是中三岩,木協一帶是下三岩。整個三岩地區,還包括昌都芒康縣及甘孜白玉縣、巴塘縣的部分區鄉。將三岩分成三塊的是羅拉山、澤拉山和巴依拉山,它們的海拔高度均在四千八百米以上。自古至今,每逢大雪封山,便與外界斷絕交通。

橫斷山之所以被命名為橫斷二字,就因為它山高穀深,橫斷東西間交通。就地貌而言,它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麵積最大、地形最為複雜的地區,獨一無二。因其山嶺褶折緊密,斷層成束發育,而且大起大伏,有大乃容,故其山勢、水力、氣候、植被,均變化巨大,或雜然紛呈,蔚為大觀,或神秘奇特,令人百思不解。

法國SPOT衛星拍攝的圖像顯示,橫斷山東部地區的丹巴山地呈梅花狀,地質專家稱之為旋扭構造。據專家介紹,這種構造雖然普遍存在於宇宙之中,如星際中的渦狀星雲,大氣中的氣旋,水體中的漩渦,但在地貌中卻十分罕見。丹巴山地為何由五條應力釋放帶組成一個其半徑為三十公裏的旋扭構造,地質專家也莫明其妙。在衛星圖像上看,那是一朵奇特的漂亮梅花,而隱藏於這朵梅花中的丹巴山穀被稱為美人穀,則因為那兒是出漂亮女人的地方。

天寬地闊,但比天地更為寬闊的是人類世界。橫斷山的大起大伏,深刻影響了康巴地區在民眾性格、宗教信仰、曆史沿革等方麵的人文變化。而且這些變化之巨大之複雜之神奇,較之於形狀各異的大山大川,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子大了就什麼鳥都有,拿這句話比喻康巴的有大乃容,雖然氣勢不夠但也形象妥帖。康巴為內地人耳熟能詳,隻是近幾年的事。很多人是聽了《康巴漢子》這首歌,才知道康巴的。其歌詞“額上寫滿祖先的故事……血管裏響著馬蹄的聲音……當青稞酒在心裏歌唱的時候,世界就在手上”,這是何等的粗獷,何等的豪邁。而影視中的康巴漢子,大都留長發,係紅帶,肩寬步闊,風骨偉岸,給人印象更深。但遺憾的是,不少內地人除知道康巴漢子外,對康巴就一無所知了。

也許有人說聽說過康巴的茶馬古道、格薩爾史詩、活佛轉世、三岩帕措,以及康巴人磕長頭於殘雪中拿自己的身體丈量橫斷山的寬度及高度,但對它們的來龍去脈可能並不了解,對曆史悠久且底蘊豐厚的藏文化於橫斷山中的積累及嬗變可能不甚了了,這同樣使我們感到遺憾。以我們的綿薄之力,將康巴地區諸多豐富的、奇特的乃至極其罕見的人文景觀,呈現於讀者麵前,自然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但這終究是我們內心的一個夙願,因此不顧貽笑於大方,勉為其難了。

康巴漢子作為康巴藏區的一個標誌性符號,無疑是恰當形象的。但康巴不惟康巴漢子的彪悍冷峻,更有其獨特豐富的風土人情,區別於其他藏區,且更區別於其他民族。比如,康區諺語言理塘糌粑吃不得,是指那兒的糌粑粗糙;言巴塘丫頭坐(娶)不得,是指那兒的女人潑野;言江卡門口站不得,是指那兒的風勢猛烈;言察雅漢子惹不得,是指那兒的男人凶悍;言河口閑話聽不得,是指河口人常疑神疑鬼,無中生有。

典型的康巴漢子臉膛烏亮,目光深邃,一副咄咄逼人的氣勢,叫人難以忘懷。而康巴女人臉上的高原紅,以及康巴老人臉上的深刻皺紋,其實也同樣引人注目。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通常講地理環境及氣候環境都不錯的地方,一如蘇州,再如杭州,假如拿這話講康巴,雖然聽起來別扭,也算實話實說。

康巴人的衣食住行,深受橫斷山高原氣候影響。這兒的高山深穀,這兒的風霜雪雨,這兒嚴重缺氧,這兒紫外線輻射,這兒因缺少蔬菜而損害健康的種種環境因素,都毫無掩飾且無法掩飾地表露在每一個康巴人的麵孔上,並呈現出各不相同的氣色、皺紋以及麵部表情,豐富而又生動,鮮明而又自然。

橫斷山位於青藏高原,這兒因氣壓低,沸水溫度也低,有些地方才七十度水就開了,燒不熟米飯,煮不熟麵條,所以康區藏民以糌粑為主食,吃飯沒內地人講究。糌粑是將青稞炒熟後磨成粉狀,食用時拿茶水攪拌,而且常常是用手把它送到嘴裏,十分簡單,十分便當。遊牧的草原牧人或朝聖的佛教信徒於露天席地而坐,從懷裏掏木碗拌糌粑吃,這在康區隨處可見。

但康區的衣食住行,並非一味簡約單調。比如康區藏民的飲茶方式,就比內地人花樣多。他們喝加鹽清茶、加鹽奶茶、加糌粑的麵茶、加骨頭湯的骨茶、加糖加奶的甜茶,但更多的是喝濃釅的酥油茶。酥油茶通常是用原木箍成的酥油桶打製而成的。酥油是從牛奶或羊奶中提煉出來的,將酥油、濃茶、牛奶和鹽一並放入酥油桶中,然後拿木椎上下攪拌,使之充分融合,這就叫打酥油茶。將打好的酥油茶倒入銅壺中保持溫熱,這就是康區藏民嗜之如命的飲料了。

喝酥油茶就糌粑,不但是康區藏民的,也是全藏區藏民的主要飲食習慣,但藏區地勢高寒,不產茶葉,所以自古就從四川或雲南,過橫斷山往藏區各地運茶葉,而位於橫斷山的康巴地區,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茶葉消費市場。

據一九三三年雲南民眾教育館編印的《雲南邊地問題研究》記載:“雲南於康藏一帶的貿易,出口貨以茶葉為最大。康藏人民的茶葉消耗能力,可算是世界第一。他們每日三餐,一刻不能沒有茶,所以雲南的十萬馱粗茶,三分之二以上都往康藏一帶銷售。”

注解

土司:南宋、元、明、清時在西北、西南地區設置的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並世襲的官職。按等級分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武職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等文職。土司除對中央政權負擔規定的貢賦和征發以外,在轄區內依然保存傳統的統治機構和權力。

《徐霞客遊記》,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〇年十一月版,八百七十六頁。

東巴:亦稱“經師”,納西語意為“山鄉誦經者”,即“智者”。東巴教男性巫師。會誦經跳神。平時從事生產,受請即外出進行祭祀、婚喪、除病禳災等宗教活動。一般世襲,也有投師學習的。彼此無統屬和被統屬關係,亦無嚴格的等級。

藏語“巴”,意指人。

度母:藏語作Sgrol-ma。又稱救度母或多羅母。佛教所崇奉的普渡眾生的女菩薩,與男性菩薩觀世音相對應。她有多種相,在尼泊爾和我國西藏、內蒙古等地崇敬者較多。據說觀世音滴淚成湖,湖中長出一朵蓮花,蓮花開放現出度母菩薩。她保佑旅人和修行者。據西藏傳說,虔信佛法的婦女都是度母的化身。第一位信仰佛教的吐蕃王王妃文成公主就是白度母,另一位王妃、尼泊爾出生的尺尊公主就是綠度母。

外國女藏學家:亞曆山大莉亞?大衛?妮爾

外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

圓形石堆:瑪尼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