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橫斷山(2 / 3)

怒江河穀自三江並流處起,被稱為怒江大峽穀。據地理界考證,這道峽穀長三百多公裏,平均深度達兩千多米,其最深處,就在三江並流間距最小的貢山丙中洛一帶,深達三千五百米,故有人稱其為東方大峽穀,以此對應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穀。怒江由滇西流入緬甸,且被緬甸人稱為薩爾溫江著名於世。它於橫斷山中的洶湧憤怒,直到流入數千裏外的印度洋才得以平息。

康區有這樣一個說法,稱怒江的江水,以及江水於奔流中一再發作的怒氣,源自唐代文成公主的眼淚。若說公主入藏途中,因悲苦於康巴藏區的天高地遠,不禁潸然淚下,過江時眼淚掉到江裏,這在情理之中;若說公主於百感交集間情不自禁,化淚水為江水,這也說得過去;而說公主內心怨憤,化江水怒而奔騰,這就過分了。其實公主生前在藏區得到的尊重和愛戴,這無論來自她的夫君吐蕃國王鬆讚幹布,還是她夫君屬下的吐蕃百姓,都足以彌合其遠離故鄉的內心傷痛,平息其命途舛錯的自悲自憫。事實上,公主入藏後舉佛教、興水利,日子過得很充實。時至今日,藏區藏民還時常說話說她,唱歌唱她,尊她為度母永遠懷念她。由此可見,怒江的“怒”字,主要指江水湍急不安,涉及文成公主,是後人的不當附會。

三江並流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是亞歐大陸最具活力且最具激情的三條著名長河。它們的活力與激情,得自於橫斷山落差巨大的磅礴氣勢,但橫斷山並非一味粗放莽野,且另有綺麗柔美令人訝異。

由滇入藏,過八邦草原而東,就到了帕隆藏布江上遊的然烏湖。這兒是景色秀美的雪域湖區,田野上青稞搖曳,草甸中溪水蜿蜒,山林裏鬆杉蓊鬱,其山之清水之秀的迷人風光,直叫人誤以為這兒是江南水鄉。有異於江南的是,這兒常有來自上遊冰川的巨大冰塊滑入湖中,它們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發出淺藍的柔光,而湖區周遭的巍峨雪山,亦默然倒影於平靜的湖麵上,堪與瑞士那邊的阿爾卑斯相媲美。

傳說這湖邊曾住過一個鐵匠,這鐵匠家裏曾養過一頭犛牛,這犛牛生性好鬥,沒事的時候老是跟湖裏的神牛比力氣,經常被神牛牴敗,很沒麵子。一天主人給它偷偷安了一對鐵牛角,神牛被戳得遍體鱗傷,疼痛難忍,跳入湖中翻江倒海,結果湖水暴漲,淹了鐵匠家的屋子,使鐵匠和他的犛牛無家可歸,而然烏湖的水域麵積,由此大了好幾倍。

康定而北的木格錯是康區的另一處柔美湖區。藏語木格錯,意為令人神智迷亂的湖,漢人稱野人海。可能跟然烏湖一樣,這兒也有一則神奇傳說,可惜我們不知道。木格錯的杜鵑穀、七色海、紅海草原、高溫泉水,是吸引外地遊客的奇異景區。這兒的七色海因天氣不同、時間不同、湖邊草木的顏色不同而七彩紛呈。這兒的草甸、沼澤因海拔高、氣壓低長年有霧,其霧氣濃淡不一且瞬息萬變。這兒的高溫泉水不但多,而且奇,其藥池島因泉水溫度高達攝氏七十至九十度,故島上熱氣升騰,島上的花草樹木也時隱時現,但如果沒了來沐浴的人,其熱氣就立刻消散,待再有人上島,再彌漫開來,這一奇觀成了當地一個不解之謎。

康區的柔美景色不惟旅遊區有。一名外國女藏學家曾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由滇入藏,徒步跋涉於康區橫斷山中。她曾這樣描寫途中的一個普通河穀:“……山上有一係列的自然平台,全部由植被覆蓋,一直延伸到與河流相接為止……金黃色和紫色的秋葉在樸素莊嚴的雪杉叢中閃閃發光,並將落葉撒在尚有一層薄雪的草坪上……”

讀這位女學者的探險著作,叫人覺得康區的溫泉也隨處可見。“我們很快就到達一個水量豐沛的溫泉旁,其泉水圍繞著一塊高坡岩石從各側冒出來……一個用石塊圍起來的的原始澡塘,隱蔽在一堵石牆下……在一個寒冷地區由泡在熱水中而產生的愉快感覺,使那四個西藏男人在水中泡了一個多時辰。”而這時候,“夜已經完全漆黑,水已經開始結冰,寒風席卷了山穀。”

在康區藏民看來,洗溫泉澡不但叫人愉快,而且能夠治病。康定而南的海螺溝,是康區溫泉種類最多的地方之一。這兒的泉水因水質不同、水溫不同,分沸泉、熱泉、溫泉、冷泉多種,且被分門別類地認為哪種泉治哪種病。但海螺溝最為著名的,還是那條綿延十六公裏的低海拔現代冰川。其通體透明的冰舌,下探到海拔兩千三百五十米處的森林地帶極為罕見。

循冰川而上,隨處是冰塔、冰拱、冰台、冰洞、冰湖、冰隙裂、冰蘑菇各各千姿百態,琳琅滿目,而給人印象最深的,應是其海拔三千七百二十米處的,高一千零八十米的,寬一千一百米的那道冰瀑布。仿佛將一座其麵積三倍於天安門廣場的滑冰場猛地豎了起來,其場麵之壯觀,氣勢之宏大,令人瞠目結舌。而每逢冰崩之際,冰壁上閃出一道道藍光,且訇然若炸耳雷鳴,又令人驚心動魄。

海螺溝冰川發育於貢嘎山中。貢嘎山主峰高七千五百五十六米,是橫斷山脈的最高峰。在康區藏民眼裏,它是一位女神的化身,是海拔高度為世界之最的珠穆朗瑪峰的姐妹峰。古代藏民稱貢嘎地區為米雅繞崗,故貢嘎山亦稱米雅貢嘎。另一名外國植物學家,曾於一九二九年由滇西而北,帶了十六匹騾子,七個月的糧草,橫穿貢嘎山地區,那兒有四十五座六千米以上的雪峰綿連起伏。

這位學者在撰寫他的考察報告時,用了這樣一個標題:探訪暴風雪中的神山——米雅貢嘎。他在報告中寫道:“當我們上山時,積雪更深了,暴風雪也越發猛烈。由於我們身處樹木線以上,除了一堵略呈紫色的白牆外,什麼也看不見,好像迷失於一片白色漩渦中。我們爬得越來越高,直到最後透過雪霧看到了幾根樹枝標識的一個圓形石堆,我知道這表示到了山口。我從未比這時更衷心地像這樣跟藏民一道大聲喊:‘神是戰無不勝的’。這句每個藏民都慣常的呼喊,響徹山口上空。”

作為橫斷山脈的最高峰,貢嘎山也濃縮了橫斷山脈的主要地理現象。因此這兒不但有溫泉而且有冰川,不但有藍天白雲而且有暴風雪,不但有荒涼露岩而且有原始森林。橫斷山地區山勢坡度大,其原始森林固然幽邃美麗,但采伐不當容易水土流失。為帕隆藏布江深度切割的波密山區,至今仍古木參天,古藤盤繞,但這兒也是我國泥石流最嚴重地區之一。

地質學家對泥石流的學術定義是: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所發生的下滑運動。泥石流經常是突如其來,突然間大地咆哮起來,巨石高速滾動,嚴重時嘩啦倒下半座山,將樹林、莊稼、房屋,一概壓在山底下。著名的川藏路三一八國道在波密地區,每年被泥石流衝斷數次,交通頻頻受阻。

橫貫橫斷山的川藏路,被公認為人類交通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一九五〇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之際,啟用十餘萬漢藏民工,花了四年時間,架起四百三十座橋梁,修築三千七百八十一座涵洞,橫跨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著名大河,最終建成長達兩千四百一十六公裏的川藏公路。因其施工路段地勢險惡,泥石流事故頻仍發生,築路期間有三千餘人不幸殉身,不到一公裏就有一名死難者。借李白“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詩句,來描述川藏路的修建過程,應無誇張過度之嫌。

無泥石流之虞的邦達草原,是一條被夾在兩道山脈之間的綿長穀地。牧草生發時,猶如一條寬闊的綠色河流,由唐古拉山往雲南方向淌;天蒼蒼,野茫茫,間或有白點黑點的羊兒漂浮其上。舊時麗江納西馬幫由滇入藏,多數走這平坦的邦達草原去拉薩。在馬幫眼裏,這兒是“連飛鳥都飛不出它的邊”的長草壩,不但人煙稀少,連燒火的牛糞都找不著,而且時有狂風冰雹大作,沒地方好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