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位置 (4)(2 / 3)

老譚聽著有些心急,說:“你想說什麼,照直說吧。”

領導隻好進入正題,吩咐工作人員拿出了“張冠李戴”事件的有關材料,說:“經過反複核實,問題出在你手裏。”

老譚覺得冤枉,說:“肯定有人陷害我。”

領導說:“在沒有證據證明他人陷害你之前,隻能委屈你了。”分管業務的副主任也因此被取消了一年的獎金,事後還要在全體人員大會上作檢查。之前,主任已經在黨委會上作了自我批評。

領導看看老譚,頓頓又說:“經過組織研究,考慮你的身體狀況,決定讓你暫時回家休養。休養期限不定,期間每月發1000元生活補貼,醫療費全額報銷。”

老譚不解,問:“1000元生活補貼是怎麼回事?”

領導說:“精簡整編後的底薪,按說不工作是沒有的,考慮你為史誌辦做出的重大貢獻,特例特辦。”

老譚聽領導的意思,好像單位已經仁至義盡了。他沒有再吱聲,起身拄拐就往外走……

其實,以“張冠李戴”事件為由頭辭掉老譚,隻是個借口。領導認為:老譚雖然表麵上嘻嘻哈哈,但經常在背後搞小動作。不僅發牢騷、講怪話,暮氣沉沉、不思進取,還是影響精簡整編的絆腳石,是散布流言蜚語的源頭。老譚在史誌辦雖然不算個什麼人物,卻能蠱惑人心,起的負麵影響不可低估,所以首先拿他開了刀。

老譚走了,像隻被逐出雁群的老雁。

從這一刻起,河池州史誌辦精簡整編正式開始。

精簡整編終於開始了,隻不過比原計劃推遲了半個月。

史誌辦的不平靜,引起上級很大關注。告狀信滿天飛,出現“張冠李戴”事件,網上熱炒,負麵影響不小。頭三腳沒踢開,主任感到很沒麵子,上級對是否繼續使用他,也有了不同聲音。

精簡整編衝擊最大的,就是中層領導。這個層次的人要想繼續擔任相應職務,就得脫胎換骨地重新競爭上崗,和血氣方剛、有才有識的年輕人同場競技,要想勝出談何容易?

薑晴問陸戰:“你還不報名?”

陸戰很幹脆地說:“我沒資格!”

薑晴忙說:“報得人很多,其他見習人員也報了。”

陸戰猶豫了,他開始對這份工作有些不感興趣了,至於當領導壓根就沒想過,那麼他在這裏耗著究竟圖什麼呢?整編不整編與他有關嗎?

陸戰沉默了好久,他覺得眼下還需要有個落腳吃飯的地方。想到自己的標準已經降到維持生存的地步,不由有些心酸。

這期間,梅林又給他打過電話,說特別需要一個寫手合作。其實,他和梅林上大學時,就有過合作的基礎。那時的梅林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有音樂特長,她會彈鋼琴,聲樂也很入門,每次學校文藝演出,她既是組織者,又是當然的參與者,陸戰那時就與她合作過一個話劇,受到一致好評。可每次梅林提出與他合作,陸戰都是猶猶豫豫的,他從心裏舍不得史誌辦這個位置。總尋思:等納了編,用業餘時間也是可以寫作的。

精簡整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這時上級對主任的信任程度已經大大降低。原因是又出現了一封匿名信。此信措辭嚴謹、邏輯縝密、論據充分、文采飛揚,看了這封信的人都為之一振。

這封匿名信到處開花,從中央到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都有投遞。

匿名信對這次精簡整編的初衷提出質疑,批評精簡整編負責人不遵守客觀規律,急於出政績,搞得怨聲載道、人人自危,譴責主任生活作風不檢點,花邊緋聞頻出,敗壞了風氣,這樣的人豈能擔當重任?

單位有人猜疑,這封匿名信出自老譚之手。不少人認為,老譚的頭不好剃,第一任主任就嚐盡了他的苦頭。那次在中層幹部會上討論精簡整編的話題,老譚持不同意見,雖然沒有與主任當場爭執,但事後把觀點發到了史誌辦內部網,鼓動大家討論。大家措辭犀利,咄咄逼人,在強大的輿論攻勢下,讓主任很難堪。事後,主任想拔掉他這個“刺頭”,可老譚像塊橡膠,看著軟軟的,咬卻咬不動。以後老譚天天到主任辦公室講理,且坐下來就不走,直到主任又因別的事悻悻離開這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