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聞之心動,決計當一回小人。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帝王夢,也就顧不得那些戰友情了。於是,鴻門宴上,項羽老練而殘忍地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席間,沛公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項羽心裏在笑,死到臨頭,還想套我的情報。也好,讓你死個明白。便有些慚愧地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他話題一轉,高舉酒杯:“不談這些,今日痛飲狂歌,為幕秦的覆滅,為新朝的建立,來,幹!”劉邦聞之竊喜,將酒一飲而盡,舉杯示意,卻見項羽把酒杯一摔,大喝“幸下”!劉邦大驚,正要起身逃命,隻覺得一個冰涼的利器劃過他的脖子。身首分離的一瞬間,他的思維卻異常清醒。他憤怒的眼睛分明看見自己的脖子如噴泉般血柱升騰直射屋頂塗就一團絢爛的紅花,看見他身軀後傾雙拳緊握擊向刺殺他的刀斧手,看見項羽端坐上方不動聲色,範增麵目猙獰竟在微笑,項伯則驚愕萬狀戰戰兢兢……劉邦的腦袋在向地麵墜落的時候,嘴唇痛苦地蠕動著,像是在罵:“小兒!
—項羽不聽範增的勸說。他認定年過半百的劉邦不是他這未及而立的青年將軍的對手。再說,自己英名蓋世,豈能在別人登門致謝之時趁機殺之?這不是英雄所為。誰都知道“兩國交戰,不殺來使”,何況劉邦還是反秦戰友,與他“戮力而攻秦”。又有項伯為他說情:“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通之。”對,要殺劉邦還不容易,隻要他日後敢在戰場上對陣。今日不妨看劉邦怎樣解釋,到時再作計較。
範增我行我素。他知道這位剛愎自用的後生頭腦簡單,別人一恭維便雲裏霧裏,莫辨東西。範增決計先斬後奏,除了劉邦這一大患,為項羽一統天下掃平障礙。
鴻門妾照常舉行,刀斧手埋伏於後。酒過三巡,範增舉所佩示意下手,竟不見動靜。他好生疑惑.起身出去.方知項伯搜自下令撤走了殺手。範增怒不可遏,項伯詢私情誤大事,罪不容誅。他馬上出召項莊,吩咐按第二套方案行事。
“項莊則人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日:‘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範增見狀,按捺不住,奮身拔劍,跳上前去,想以二比一的優勢,退開項伯,得間殺劉。那邊張良情急,毫不猶豫,上前迎住範增。二比二難分勝負。項羽看得眼花繚亂,笑口大開,劉邦已是大汗淋漓,魂飛魄散。緊急間,樊噲闖入軍門,護住劉邦,口中還罵罵咧咧。項羽向來最恨對他失禮的人,見樊噲目中無人,一躍而起,拔劍直退樊噲,大呼:“壯士,你如勝我,賜你卮酒肩!”樊噲也不答話,持劍擁盾向項羽還擊。鴻門宴頓時成了擂台。項羽與樊啥戰了十幾回合,樊噲右手著了一劍,項羽霹靂般一聲:“拿下!”眾人皆驚。衛兵一齊衝入,項莊乘機跳出圈外,不等劉邦開口,一劍便取了他的性命……
楚軍立即出發,浩浩蕩蕩向霸上殺去。沛公已死,部下群龍無首,頓成烏合之眾,十萬軍馬鳥獸散去。項羽一不做,二不休,屠鹹陽,殺子嬰,尊懷王為義帝,分封諸將,自立為王,國號“楚”……
可惜,這仍是幻想。
鴻門妻的雙方,在心理準備上極不平衡。劉邦是有備而來,項羽卻無任何目的。在整個宴會中,項羽地位最高,實力最強,最能左右局勢也最能改寫曆史,可是,恰恰是他最無動於衷,最受人擺布。機會一次次從他掌中溜走。他甚至壓根兒就沒明白這就是曆史機會。這位二十五六歲的年輕將軍,還沉浸在救櫃鹿、破章邯的喜悅中。巨大的勝利衝昏了他的頭腦,使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此時高速膨脹,達到極點。勝利使他成為一個睜眼瞎,這就決定了他難以取得最後勝利。麵對亡秦之後的新局麵,他還沒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思想準備。劉邦已經調整了戰略,把項羽視為奪取天下的主要對手,因而必欲徹底消滅方能高枕無憂。而項羽仍把這位將來會勢不兩立的對手視為戰友,他的思維還停留在反秦階段。秦室已滅,天下無事,諸將分封,各自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去也!項羽的短見是他在鴻門宴無所作為的根本原因。他是個英雄,卻不是政治家。在戰場上他可以所向披靡,嚇破敵膽;在談判桌上他卻頭腦簡單,受人擺布。他憨直可愛像個兒童,而赤子之心又正是英雄的本色。項羽的可悲和可敬竟是同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