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詩遒勁高健,自成風格,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七津與絕句尤長,詠史詩獨具一格。有《樊川文集》。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1]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2]
[1]折戟,斷戟;將,拿起;認,認定為。
[2]周郎,周瑜;銅雀,曹操的宮樓台名;二喬,大喬、小喬,分嫁孫策與周瑜。
解讀
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開篇借一件古物起興,將時代拉到漢末三國爭雄的古老戰場。後二句議論,假設“東風不與”的情況,將是“二喬深鎖”的局麵。語言平實並無出奇之語,勝就勝在思維角度特異,發人所未發。三句不言周郎之勝,而假想若無東風,四句不言國破人亡,而言二喬深鎖。從戰爭的偶然因素入手,似有譏諷周郎成功的僥幸之意,隱隱透出作者自負才智,指點江山的豪情。
話題
假設曆史真如杜牧所言.沒有“借東風”的話,設想一下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杜牧
參見《赤壁》一詩。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1]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2]
[1]期,預料。
[2]江東,長江中下遊南岸。
解讀
楚漢相爭劉勝項敗的舊事,評論者多言項羽自殺乃全其氣節。而本詩出以奇想,指出項羽不必自殺,而應該總結教訓,東山再起。首句直截了當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關鍵在於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對待勝負:“包羞忍恥”才是真男兒,對於項羽意氣用事微為諷刺。若“包羞忍恥”,則卷土重來未為可知。議論不落窠臼,另辟思路是杜牧史論的顯著特點。
話題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孟來未可知”對現實有什麼樣的指導意義?
杜牧
參見《赤壁》一詩。
過華清宮(選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1]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2]
[1]繡,華清宮所在的驪山附近的東、西繡嶺;次第,依次。
[2]紅塵,紅色的塵土,運送荔枝的快馬奔馳時揚起的塵土;妃子,楊玉環。
解讀
起句描寫華清宮的景色,以回望的角度一一觀之,引出下句山頂千門次第開的境況。整個畫麵由遠及近,既寫景又介紹周圍環境。三句為一特寫,一騎飛馳卷起滾滾塵土,妃子見之而笑逐顏開。末句點明個中原委:新鮮可口的荔枝從遠方專程送來。幾個鏡頭相互之間似並無什麼關係,但經過作者安排之後,構成內在的因果聯係,妃子笑,山頂千門的開皆是因為一騎紅塵送荔枝而來。這一事件更容易使人聯想起為博美人一笑而亡國的周幽王來,以史鑒史,明白曉暢。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話題
1.試評價楊貴妃對唐朝安史之亂的爆發的催化作用。
2.對曆史的“述說”、“戲說”、“假設”等有何異同?它們與“翻案”是什麼關係?
參讀篇目
1.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