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快樂地生活下去的秘密(1)(1 / 3)

二○○四年未及過半,我已有兩個朋友被查出身染重疾。一位是大學的同窗好友,一位是後來工作的同事。這兩位朋友,均是開朗、樂觀、理性、自製、善解人意的知識分子,他們對來自朋友的安慰心存感激,不斷點頭稱謝,看得出,他們力求作出不被壓垮,不被嚇倒的樣子,然而,同樣看得出的是,對那個可怕的字眼兒,他們始終小心翼翼地回避著,大家也猶恐不慎脫口而出導致尷尬。一旦成為癌症病人,對外界反映莫名一下子就變得格外敏感起來了,本來無話不談的親密朋友,在表麵熱烈的話語下,卻微妙地拉開了些許距離,這是一種多麼痛心的無奈啊。

怎樣溫暖那一顆顆因意外傷害而變得麻木、遲緩、冷卻下來的心?怎樣重新燃起他們心頭的希望之火,讓他們回歸社會,重塑幸福?

柯岩《CA俱樂部》,好似一束於悠遠黑暗中突然出現的劈裏啪啦燃燒的火把,極生動、極豐富、極具感染力地給出了一個光明的答案。在這個複合答案中,有母親的疼愛,朋友的知心,醫生的嚴謹,哲人的深刻,更重要的是,作品細細描繪出了一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癌症病人康複模式的雛形,即“生物—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雛形,從而讓所有處在瀕危幻滅狀態的病友,清晰地看到、真切地觸摸到一組組鮮活的浮雕,那浮雕上的人物嘴角輕輕上提,各個呈微笑喜樂狀,他們坦然達觀,心氣不倒,天天長精神。

一口氣讀罷全篇,我心裏被一種久違了的激情感染著,溫暖著,怎麼也不能平靜下來——我要在第一時間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我還要寫下一點什麼來。

天下的俱樂部何其多也,或為相同的愛好而集合,或為地位接近而成群,或因追逐偶像而結幫,或因利益均沾而聚攏,但是,如此係在受傷者心上,為每一位成員帶來生之希望的俱樂部絕不多見。

恰如書中“感恩之歌”寫到的那樣:

我來自偶然,像一粒塵土。

有誰知道我的痛苦?

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能在下一刻給我歡呼鼓舞?

天地雖寬,這路實在難走……

我曆遍了這人生的坎坷痛苦!

我還有多少愛,還有多少淚?

我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是命運讓我找到了你,我的 CA俱樂部!

……

的確,這樣的俱樂部,有如莽莽戈壁上的綠洲,卡拉昆侖山古驛道上的兵站,災民幹涸唇邊的一汪清水,非經曆苦難者,難以感同身受俱樂部成員的這份欣喜之情和感恩之心。

通過柯岩所描繪的故事,我們作為旁觀者,在靈魂的至深至秘處,生出同感與共鳴:CA俱樂部,那是不挾任何私念、功利、世俗、偏見等雜質的地方,是人性的光芒照亮的黑暗中的大舞台,在這裏,用善良、悲憫、互助、同情、坦率、感佩、真誠等樂章編織出了一首宏大的命運交響曲。

來到 CA俱樂部的人,不獨受傷,被社會所邊緣化,而且恐懼,死亡的凶神正逼近自己,隨時準備拿走這原本美好現已殘破的軀殼和靈魂。

CA俱樂部的力量首先在於鎮定。好似在電影院失火時,被嚇暈四處逃竄的人於踐踏擁擠中,突然聽到了整齊的歌聲與威嚴的命令,不由得駐足歇手,跟進這支隊伍,於是,混亂無序的踐踏之傷亡悲歌被齊整莊嚴的希望頌所替代。

其次,CA俱樂部作用在於安慰,人們彼此作心理按摩。這裏沒有“你們”,隻有“我們”,沒有居高臨下的憐憫安慰,更沒有故作姿態的逢場作戲。大家如此不幸,又如此平等,唯有相濡以沫,相互舔舐心靈上的傷口,彼此分享嚴冬的最後一縷陽光。

第三,CA俱樂部裏有別處找不到的榜樣。這裏大多數人都是“追星族”,那些十年、二十年的抗癌典型,是這裏真正的“資深大牌明星”,其撼動人心的力量遠勝於什麼好萊塢大片中的俊男靚女。明星們生命力的頑強與壯美,時時激勵那些後來者,重新點燃後來者心頭已經熄滅的人生之火。

第四,CA俱樂部裏有理性訴求與信息交流。是化療還是放療?到什麼醫院?接受什麼檢查?掛哪個專家的號?用什麼方子的藥?因久病而成良醫的 CA俱樂部成員,每天都在進行“專家會診”、“高層研討”、“前沿最新技術分析”、“治療成本與效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