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德心理學擘畫(1 / 3)

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人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是當前人文科學研究者的興奮點。探索的成果每增長一尺,探索的空間就拓寬一丈。“空白”靠研究成果去填充,又靠研究成果去發現。對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心理研究,正是剛被發現而又尚待開拓的“未知地帶”。為了協同學人共奮,茲將關於建立道德心理學的擘畫呈現於眾,以求這一新興學科能夠在文明建設中建設起來。

一道德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道德心理學是以道德和心理的關係為研究對象,揭示道德產生、發展的心理基地,道德知行的心理機製、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以及心理失衡中的道德調節等一般規律的學問。

“心理基地”是指對一定道德的實際支撐和現實的承受力,即道德建立的心理基礎,和道德意識產生的誘發力。因為道德現象也是一種多元素、多因質的現象。其中的心理因素是產生一定道德和使一種道德向另一種道德過渡的原初因素。這種原初因素雖然和社會的經濟因素不一樣,它不是物質的力量,但又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客觀力量。心理因素不僅對道德的產生和發展起著誘發力和承受力的作用,而且對道德的知和行也起著調節的作用。

道德的知和行,包括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等全部的道德活動。在道德的認識和實踐的全部活動中,心理都是參與作用的。例如,道德評價,這是道德活動中的常見的一種實踐活動,其中就有情感、情緒、思維、想象等心理狀態和心理過程在起作用,沒有這種心理作用,道德評價是無法進行的。

上麵講的都是心理對道德的影響,心理對道德的作用,這是道德與心理關係的一個方麵。

它的另一個方麵是道德對心理的作用。這種作用明顯地表現為當心理失衡,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偏差時,通過道德的調節,能夠幫助人對失衡、障礙和偏差加以克服,從而使人的心理得以健康。例如,奢欲,就是“需要”這種心理現象的過分,是需要感和滿足感之間的失衡。如果通過道德的審省,分析需要和利益之間、索取與貢獻之間的矛盾,也許就會調節一下自己的行為動機,使需要建立在社會利益的基礎之上。於是,奢欲就能得到收斂。

道德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說明它是倫理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科學,也說明它還是和教育學、社會學、認識論發生交叉關係的科學。

其中倫理學與心理學的交叉是道德心理學的主幹,而與教育學、社會學、認識論的交叉則構成這門新興的學科的枝葉。因為研究道德心理的目的在於為進行道德教育、道德培養找到一條更切實際的途徑,在於分析道德教育、道德培養和道德行為的認識道路,從而改造人的行為,使其能夠協調,成為社會良性運行的一種機製。因此,沒有教育學、社會學和認識論作為理論的武器當然也是不行的。

但是,道德心理學也不同於一般的倫理學,不同於一般的心理學,不同於一般的教育學、社會學和一般的認識論。

它不同於一般的倫理學,因為倫理學是以道德的產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其中特別是把社會的經濟基礎、經濟形態的變更作為研究道德的產生和發展的客觀物質基礎的,並找出其中的規律,認識道德發展的社會趨勢,揭示道德的本質。而道德心理學則是從社會心理的變更角度去研究道德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它揭示的不是道德的社會本質,而是社會因素。

它不同於一般心理學,因為心理學是以心理現象,即以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為研究對象的,特別是以外界刺激對心理發生作用後,所引起的心理應答的一般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而道德心理學則是研究道德行為、道德環境、道德教育所引起的心理應答規律。它研究的是道德如何由道德初識到道德形成、道德判斷和道德穩定的心理過程,以及與其相應的道德情緒、道德心境、道德情感和道德情操的發展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心理學的應用科學。另一方麵,道德心理學又要研究道德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在這個意義上,道德心理學也是一門心理診治學,或者是心理診治學的一個分支。

它不同於一般教育學,因為教育學是研究德、智、體、美諸方麵的知識輸出與接受的規律的,一句話,是對在學校這個特種空間和時間中,如何培養自己所需要的接替人才的全麵工作的規律揭示。而道德心理學隻研究人的道德品質這一個方麵的內容,它的空間和時間又不具有“特種”性。

它不同於一般社會學,因為社會學是從研究具體的社會關係和人的行為入手,去揭示社會的合理結構和良性運行的規律的。而道德心理學僅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中的控製方式和手段。

它不同於一般的認識論,因為認識論是研究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的,而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是認識論中研究的基本矛盾。道德心理學無疑也是在研究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但它更多的是在研究主體自身,提高主體的自覺,加以修養,是關於主體行為規範的學問。

道德心理學與倫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認識論的不同,還不足以說明它就是交叉科學,隻能說明它是獨立的學科,但它確實是交叉的科學。

因為它是關於道德的產生與發展規律和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及心理特征規律的交合研究,是對道德的輸送與接受的規律的研究,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的控製研究,是關於主體自身對道德現象的認識、評價和掌握,從而去作用客體、改造世界的過程的研究。這其中就有倫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社會學、認識論的多學科內容的滲透,而不是全部內容的展覽;它不是這些學科內容的平麵布局,而是立體交叉關係。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道德心理學看做是新興科學,是交叉科學。

二道德心理學的研究價值

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道德心理學的研究價值,要看其滿足倫理學研究本身的需要,陶冶人的情操需要和淳化社會風尚的需要等等方麵的作用和程度而定。

道德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和一種理論的研究,它要滿足的客體,是道德理論發展的本身;它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深化倫理學的探討,使我們能從多角度上去考察道德產生和發展的規律。

倫理學是關於道德產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它以經濟和道德的關係為基本問題,揭示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關係對道德的決定作用,以及道德對它的反作用。離開了這個基本問題去探討道德,就是道德理論中的“神啟論”、“感覺論”和“理念論”,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所不取而已經揚棄和清理了的過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