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時年道德探討(3 / 3)

拚搏,是曆史和人生賦予中年的使命。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螞蟻啃骨頭、鐵杵磨繡針的毅力,是我國人民固有的傳統精神。憑著它,我們的祖先修築了萬裏長城,開挖了千裏運河。中年人,承上啟下,應該把這種優秀傳統繼往開來,幹出個中國人的樣兒。

中年拚搏,開花結果,正是收獲季節。因此既要防止名韁利索的糾纏,又要力戒相互嫉妒的惡疾。

名利是誘人的。它可能成為個人發展的一定的動力,但這種動力畢竟是暫時的、有限的。名與利的世俗觀念,往往會成為向更高階段發展、向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的羈絆。一旦被名利所擾,就會陷入泥潭,變得愚蠢起來,從而泯滅智慧和才能的火花。

科學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集體力量和智慧的聚合。它既需要有誌於獻身科學事業的每一個人發揮自己最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創造、探索中你追我趕,爭先恐後;更需要集體緊密協作和同誌間的無私互助。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為此創造了最好的條件,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做到“心高誌潔,智深慧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中年的光亮才會更燦更烈。

戒妒是中年時期的道德律令。妒,是對他人忌恨的一種心理。妒病表現很多,有妒人勞動致富的,妒人學業有成的,妒人提級加薪的。他們或者挖苦諷刺,或者拆台排擠,卑汙不堪。妒能生疑,疑多妒重,疑病和妒病並發。妒者甚多的地方,人心易渙散,紀律易鬆懈,學習與工作易停滯。妒病是選賢任能的大敵。四化事業是億萬人的偉業,需要千千萬萬個優秀人才,需要建設者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可是,有妒病的人卻會“我不是才,你也當不了才”,“我過不了海,你亦過海不成”。這種狹隘的妒嫉心嚴重影響人才的選拔,影響振興中華的大業。戒妒,才能夠具有廣闊的胸懷,能夠公而忘私,使共產主義美德在中年人身上得到落實。

老年道德,以戒得和傳幫為中心內容。

老年人,都是在人生道路上快要走向盡頭的人,也是曾為社會做了貢獻而日漸衰老的人。人到老時,都有謀慮。但有為眾人謀和為私人謀之別。年高德劭的革命老人,堪稱世人師表,年愈老而誌彌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私人謀者也有各種情況。人老了考慮晚年生活如何安排,兒孫事如何安排,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在漸入老年時,憑借權力,不顧黨紀國法,損公肥私,這就當屬“戒得”之列。心安理得,挾功貪祿,也是當要戒掉的。

我們進行道德教育,根據人生的不同時期,內容各有側重,中心任務是建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沒有這種精神文明,就不能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是向著未來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目標不斷前進的,這個進程不能僅僅依靠物質財富的增長,還必須依靠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和革命精神的不斷發揚。在現階段,我們當然不能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成為共產主義者,但必須用共產主義思想去教育和影響廣大群眾,而且必須從兒童時就做起。如果忽視在共產主義思想指導下在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個任務,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會陷入片麵性。

共產主義道德在共產主義思想中占著重要地位,它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它的主要規範是: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各盡所能,具有主人翁的勞動態度;愛護公共財產,維護社會主義所有製;勇於為科學獻身;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等。

上述基本原則及主要規範,也是時年道德中具體原則、具體規範的共同原則和共同規範。離開了上述總原則和規範,時年道德的各種規範或中心內容就不可能構成整個共產主義道德鏈條中的各個環節,而會成為單個各自封閉和相互脫節的圓圈。反之,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範,也必須通過網絡式道德生活的橫向領域和鏈條式的縱向領域才能體現出來。離開了網絡式和鏈條式的具體,共產主義道德也無從著落。這些就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辯證關係在道德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原載《婦女工作》198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