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上班,張小瑩就過來找我:“天總,你打個電話給餘巧柔,何老板的貸款她現在還沒有給搞定。”
我問:“為什麼?”
張小瑩回答:“她們的解釋是何老板的收入證明不合格。”
“怎麼會不合格?”我問。
張小瑩道:“那全是借口。你記不記得以前,一個客戶同時買十套八套的也沒啥,現在她們忽然嚴格起來了。”
我道:“你別急,我問問她怎麼回事兒?”
我打電話給餘巧柔,問她怎麼回事?她想了半天道:“要不這樣,你叫他以公司名義買?”
我道:“要是能用公司名義,還費這些話幹什麼?”
她想想說:“我知道你有這個銷售不容易,這樣,我給你出個主意,你可以叫你的售後服務人員把他買的商鋪分割成幾份,在幾個銀行同時貸款。”
我問:“為什麼要這樣做?”
她回答:“你有所不知,現在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借款時,要詳細記載借款人的相關信息,並聯網查詢以規避風險。這麼大的銷售額以個人名義購買,不好辦貸款,而你又急需這筆錢,所以我才給你出這個主意。銀行的信息也是聯網的,但如果這些貸款是同時辦的話,是看不到的。”
我明白了,這也是一種違規操作,是利用了監管上的漏洞。
我說:“謝謝,改日請你吃飯。”
餘巧柔在那邊笑著:“光是吃飯那麼簡單嗎?”
我問:“你還想怎麼樣?”
她竊竊地笑起來,我明白她要幹什麼。
我的臉忽然熱起來,因為張小瑩還站在旁邊,我急忙對電話裏說:“改日再說吧!”
張小瑩用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我問:“你怎麼這麼看著我?”
她問:“餘巧柔跟你都說了什麼?”
我說:“沒說什麼,對了,你去找葛正紅,叫朱曼分幾個銀行同時給何老板貸款,這樣就沒問題了。”
“哦,我知道了,可就為這個你就臉紅?你老實說,你是不是跟餘巧柔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張小瑩問。
我擺擺手:“這話是你該問的嗎?趕緊做事去。”
我的公司在銀行一直是信譽良好的,這是個外人不容易知道的秘密,銀行內部有個打分製度,這是對開發商資質認定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允許向外透露。我們一般要在貸款前,通過特殊渠道把具體的經辦人請來。他們會告訴我們分數是否達標,並指導如何修改資產負債表以提高分數便於貸款。這樣,我們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成了資產優良的公司。至於以後的維護,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哈哈。
現在我就跟大家說說什麼是假按揭。說白了,就是搜集員工的身份證或一些不知情人的身份證,簽訂虛假售房合同,然後和真合同混在一起從銀行獲得按揭貸款。注意,一定不要都是假合同,那樣容易露餡,銀行的具體經辦人也會看得出來,這樣,他們就會害怕。一害怕就不敢給做。
開發商這套把戲銀行工作人員清楚得很,但拿人手短,隻要能騙過上級,他們自然會睜隻眼閉隻眼。一個樓盤如果運作順利,一般兩年就可以賣完。隨著銷售結束,這些見不得光的東西自然煙消雲散。假按揭如此之多,且日益猖獗,為什麼很少被銀行發現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假按揭真真假假,銀行很難分辨;二是假按揭對銀行來說操作成功一樣有利可圖,有時難免也想冒點險。
原來,按揭貸款是買房人將房屋抵押給銀行,開發商作擔保,銀行就替買房人將房款一次性支付給開發商。然後,買房人再按月將房款連同利息逐步向銀行清還。假如開發商在其中做手腳辦理假按揭,銀行即使有所意識,也很難區別真假。因為,開發商履行的是正常的按揭貸款手續,銀行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調查分辨。這也是我絕對不肯搞純假按揭的真正原因。
搞純假按揭風險太大,因為這樣你再賣就屬於二手房按揭,一旦被客戶發現,客戶不答應,就很可能鬧上法庭,結果就會很被動。
不信你去查查絕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賬?你就會驚訝地發現,樓盤銷售實際上在假按揭階段就已完成。先期的抵押貸款可以讓房地產公司的資金退出來,而按揭貸款則讓我們提前獲得利潤,後期銷售不過是把銀行的貸款填平而已。買方和賣方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悄悄發生了轉移,而建築成本和樓盤風險實際上由銀行承擔。總有人盼著房價跳水,你想想可能嗎?如果是那樣,最倒黴的會是誰?
銷售不理想怎麼辦?抵押給銀行,按市價評估。這是所有開發商的一貫操作手法。但是,我到現在為什麼沒這樣做,而是找了信托?原因就在於,我覺得世道會好的,一旦現在我把信用做壞了,等世道好了,我不是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