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健康來自平常細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小常識(1)(3 / 3)

3.既要常漱口,又要常刷牙

有的老年人認為隻要經常漱口就能保護牙齒,不必總刷牙。其實,常漱口很有必要,但漱口代替不了刷牙。因為刷牙既能清洗牙齒表麵的汙垢,又能殺滅口腔中的細菌。人們長期堅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止牙菌斑和牙石的形成。因此,老年人應該養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習慣。

4.要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

有的老年人認為保護牙齒隻要堅持刷牙就可以了,沒必要總去洗牙。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其實,刷牙是不能代替洗牙的。這是因為牙刷隻能刷到牙齒的正麵和上麵,卻無法刷到牙齒的背麵和側麵。若一個人長期隻刷牙不洗牙的話,那麼在其牙齒的背麵和側麵就會形成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石。這些牙菌斑和牙石會逐漸腐蝕掉牙齒表麵的琺琅質,從而使牙齒變脆。牙齒上的琺琅質一旦被完全腐蝕掉,牙本質就會暴露在外,從而可引發牙髓炎等疾病。而洗牙則可通過一些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去掉牙齒各個麵上的牙菌斑和牙石,從而達到徹底清潔牙齒的目的。因此,老年人應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最好每年洗牙2~3次。

5.掉了牙要及時修補

臨床研究發現,人的牙齒脫落後若沒有得到及時的修補,那麼其附近的牙齒也會很快鬆動甚至脫落。另外,人的每顆牙齒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哪怕有一顆牙齒出現缺失,也會使人的咀嚼能力下降,從而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專家告誡老年人,一旦出現牙齒缺失就應立即進行修補,以恢複牙齒的功能並穩定其鄰近的牙齒。

6.洗牙、補牙和鑲牙一定要去有條件的牙科醫院

有的老年人出於經濟方麵的考慮,喜歡去一些不正規的診所看牙病。這樣做是很危險的。首先,洗牙、補牙和鑲牙等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從事這方麵工作的醫生須經過嚴格的培訓才能上崗,否則很容易出現醫療事故。其次,在洗牙、補牙和鑲牙的過程中需要對操作器材進行嚴格的消毒,而一些不正規的診所根本無法對器械進行嚴格的消毒,這就使得來此看牙病的患者很容易感染一些血液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另外,有些老年人的心髒功能不好,他們在治療牙病的過程中很容易突發心絞痛、心梗等疾病。而一些不正規的診所一般都不具備搶救心髒病患者的條件。因此,老年人在看牙病時一定要選擇條件好的牙科醫院。

7.合理使用牙簽或牙線

老年人牙齒稀鬆,牙縫變寬,進食後牙縫容易嵌塞食物殘渣,有時僅靠刷牙難以解決問題,此時合理使用牙簽或牙線,是一種很好的潔牙方法。牙簽最好選用扁平木質的,使用時用力要適當,不要過猛過急,避免損傷牙齦。用牙線潔齒可用光潔柔軟的尼龍線或絲線,繞在兩中指上,用拇指壓入牙縫,反複磨擦,清潔牙齒的鄰麵。

老人噎食如何緊急處理

食物團塊完全堵塞聲門或氣管引起的窒息,俗稱“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近年來屢有報道。美國每年約有4000多人因噎食猝死,占猝死病因第六位。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病人被誤診為“餐館冠心病”而延誤了搶救時機。阻塞氣管的食物常見的有肉類、芋艿、地瓜、湯圓、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紐扣等。

老年人易發生氣管食物阻塞,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老年人為什麼容易發生噎食呢?這是因為:

(1)咀嚼功能不良,大塊食物尤其是肉類,不容易被嚼碎。

(2)在飲酒過量時,容易失去自控能力。

(3)老年人患食管病者較多,加上進餐時情緒激動,容易引起食管痙攣。

(4)老年人的腦血管病變發生率高,咽反射遲鈍,容易造成吞咽動作不協調而噎食。

噎食的發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進食時突然不能說話,並出現窒息的痛苦表情;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頸部或胸前,並用手指口腔;如為部分氣道阻塞,可出現劇烈的咳嗽,咳嗽間歇有哮鳴音。

老年人預防噎食,除了及時治療各種誘因疾病之外,還應注意做到“四宜”:食物宜軟、進食宜慢、飲酒宜少、心宜平靜。

有80%的人噎食發生在家中,病情急重。搶救噎食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及時識別診斷,有否分秒必爭地進行就地搶救。如搶救及時,可使50%的病人脫離危險。

美國學者海姆裏斯發明了一種簡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意識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雙臂環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突出點頂住病人腹部正中線臍上部位,另一隻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衝擊6~10次(注意不要傷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臥位,搶救者騎跨在病人髖部,按上法推壓衝擊臍上部位。這樣衝擊上腹部,等於突然增大了腹內壓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氣道瞬間壓力迅速加大,肺內空氣被迫排出,使阻塞氣管的食物(或其他異物)上移並被驅出。這一急救法又被稱為“餘氣衝擊法”。如果無效,隔幾秒鍾後,可重複操作一次,造成人為的咳嗽,將堵塞的食物團塊衝出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