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來自救。如果發生食物阻塞氣管時,旁邊無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說話呼救,病人必須迅速利用兩三分鍾左右神誌尚清醒的時間自救。此時可自己取立位姿勢,下巴抬起,使氣管變直,然後使腹部上端(劍突下,俗稱心窩部)靠在一張椅子的背部頂端或桌子的邊緣,或陽台欄杆轉角,突然對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壓力,也會取得同樣的效果——氣管食物被衝出。
自我按摩保健法
按摩是用自己的雙手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揉搓、提拿、拍打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消化功能,強筋壯骨,提高肌體的抗病能力。
下麵介紹幾種簡單實用的按摩方法:
1.按摩頭部
兩手拇指分開放在頭兩側,像梳頭那樣從前向後,從外向內梳抓頭皮。
2.揉按太陽穴
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反複按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3.揉擦眼眶
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內向外,先上後下,反複揉擦眼眶。
4.按揉耳部
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並可以增強聽力。
5.按揉麵部
兩手掌心相搓,搓熱後像洗臉那樣反複摩擦臉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直至臉部發熱。
6.按揉鼻部
用雙手食指搓鼻梁的兩側,經常搓鼻子可以使鼻腔暢通,並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7.按揉頸部
兩手交叉抱頭頸,頭稍後仰,來回輕摩20次,可有效預防頸椎病,消除疲勞,清醒大腦。
8.按揉肩部
一手放在對側肩部,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上下反複揉捏,先內側後外側,兩側交替進行。
9.腹部按摩
右手掌放在肚臍中央,五指伸直放在左側腹壁處,從左至右旋轉按摩一周後移行至右下腹,在上行至右肋緣下,水平滑行至左側肋緣下,然後下行至左下腹。如此反複進行,約10分鍾左右。常作此按摩可增進腹部血液循環,有效防治胃腸炎、便秘等多種消化道疾病。
10.腰部按摩
兩手分別放在同側腰部,由上而下反複搓揉,然後變掌為拳,反複捶打腰部。經常搓腰可以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
11.腿部按摩
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兩手拇指向內,四指向外,上下反複揉捏,兩側交替進行。
12.足部按摩
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拖住足跟,另一手反複揉捏足底,兩側交替進行。經常搓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激化和增強內分泌係統機能,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並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老年人腿腳保健八法
“人老腿先老”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而,老人健身防老抗衰也應從腿腳鍛煉開始。這裏推薦一套鍛煉腿腳的保健動作:
1.仰臥運動趾與踝
仰臥床上,雙下肢平伸,雙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運動30次,五趾分離、並攏30次,然後屈髖、屈膝、伸屈旋轉踝關節30次,這是整套運動的準備動作。
2.坐位蹬滾子運動
把長40cm,直徑10~20cm的圓木或石滾子,放在地板上,人坐在床邊,雙足蹬在滾子上前後滾動100次,可以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3.踮腳走路練屈肌
踮腳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百步,這不但可鍛煉屈肌,從經絡角度看,還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
4.足跟走路練伸肌
即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走路,這樣是練小腿前側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
5.側方行走練平衡
側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強化,有預防共濟失調的作用。先向右移動50步,再向左移動50步。
6.倒退行走益循環
倒退有利於靜脈血由末梢向近心方向回流,更有效地發揮雙足“第二心髒”的作用,有利於循環。另外,倒退時,改變了腦神經支配運動的定式,強化了腦的功能活動,可防止因廢用而腦萎縮,每次倒退百步為宜。
7.四肢爬行降血壓
用四肢爬行50米。爬行時,軀體變成水平位,減輕了下肢血管所承受的重力作用,血管變得舒張鬆弛,心髒排血的外周阻力下降,有利於緩和高血壓,這已為大量實踐所證實。
8.踩足按摩促回流
如果有3~5歲的小孩,您可趴在床上,雙足背貼床麵,足心朝上,讓孩子赤腳踩壓你的雙足,孩子的足跟對準大人的足心,做踏步動作50~100次,對促進血液回流大有好處;沒有孩子幫助,也可自己按摩。老人如能每天堅持一套上述鍛煉,一定會推遲雙腿先衰的到來,也有利於心腦髒腑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