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療主要用於有嚴重自殺企圖的患者。
藥物治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抑鬱症。常用的抗抑鬱藥是三環抗抑鬱劑。其中多慮平,可用於病情較輕而有明顯焦慮情緒者;阿米替林,病情較重並有失眠者可選用;丙咪嗪,病情較重但無失眠者選用,孕婦及心電圖傳導阻滯者不宜服用。抗抑鬱藥的副作用較多,如體位性低血壓、心跳加快、便秘、口幹、排尿困難、血管神經性水腫、四肢顫動、心電圖改變等等。因此,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抑鬱藥,從小劑量開始,並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心理治療適於較輕的抑鬱症患者。
此外,心病還需心藥醫。因而心理治療在治療抑鬱症上占有重要位置。
首先,要幫助患者充分隊識自己,客觀地認識周圍環境。因抑鬱症患者多對自己估計過低自責過甚,所以就應該幫助他們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地分析自己的成就,提高其對自己的評價。進而幫助患者擴大活動範圍,增強適應社會、應付環境的能力,重建他的信心。特別要注意幫助患者改善夫婦關係和與周圍人的關係。
其次,要幫助患者學會鬆弛緊張狀態的技巧,如遇困難、挫折時應先壓一壓怒氣或怨氣,然後到親朋或精神科醫生那裏傾訴苦衷,不能悶在心裏。告訴患者,人的一生如意和不如意的時候都會有,古語說得好“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難俱,不必為區區小事而懊惱。這樣想,心情就會變得輕鬆、豁達,就能忍受較大的矛盾衝突和精神刺激。
再者,家庭應給予病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兒女要主動慰藉老人,應幫助老人重新安排生活,持別是文娛、體育、勞動等社會活動,可使老人活動範圍擴大、重新回到社會的懷抱,避免老人的孤獨感,使他感到家庭的溫暖。如有條件,還可以外出旅遊,能使病人賞心悅目,心胸開闊。對較重的病人,特別是情緒消極悲觀,有厭世念頭的人,要加強家庭護理,嚴防病人自殺。有些病人服藥後病情明顯好轉,也不可放鬆警惕,最好送醫院治療。
腰背疼痛警惕內髒
老年人患腰背痛在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因而,常不被老年人所重視。殊不知,因內髒疾患引起腰痛而到醫院骨科就診的並不少見。
1.腎髒疾病
許多腎髒疾病都可引起腰痛,常見的有腎盂腎炎、腎結石、腎髒結核等。腎和輸尿管疾病引起的疼痛,可由肋脊角擴展到下背部及大腿根部的內側麵。腎周圍膿腫可引起腰肌痙攣和局部壓痛。
腎髒腫瘤引起腰背痛,可能與腎囊的膨脹或脊神經受壓有關,故疼痛部位常於右肋脊角。輸尿管結石可引起下腰部疼痛、膀胱疼痛,膀胱和前列腺病變則引起骶尾部疼痛。
2.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引起的腰背痛可由上腹部放射而來。此外,胰腺包膜薄而不完善,一旦發生病變,特別是胰腺的炎症或腫瘤易波及附近的組織和器官。胰腺癌患者,特別是胰腺體或胰尾腫瘤,常有頑固難忍的腰背痛,病人常徹夜不能入眠,往往於脊柱屈曲時減輕,在坐著時感到舒適。同時伴有食欲減退或體重逐漸減輕等現象,晚期可出現黃疸、消瘦和衰竭。
3.盆腔疾病
女性的盆腔炎可引起腰背痛,多有下腹部重墜感與壓痛,男性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腫瘤等,疼痛部位主要表現在腰骶部。
4.其他
肺及胸膜、消化道、肝膽疾病等也可引起腰背痛,由於這些疾病本身都具有各自的特有症狀,因此診斷多無困難。
因此,如果老年人患有腰背疼痛的毛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最好還是去醫院進行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下肢寒冷可能是病兆
許多老人一到冬天,雙下肢便感到寒冷,這種情況一般是可以理解的。由於雙下肢受重力的影響,距離心髒又最遠,局部血流相對緩慢,加上老人的禦寒能力較差,一旦活動減少,到了天氣寒冷的日子,往往感到下肢特別是腳趾的寒冷,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隻要局部保暖,加強活動,寒冷便會消除。但是,一些下肢寒冷,即使采取保暖措施也很難消除,這就應該警惕,因為這很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信號”。這時一般應考慮以下一些疾病:
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發病初期,大多表現為受寒後感覺足部發冷、麻木、疼痛。走路時小腿酸脹、乏力。若病情逐漸加重,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患肢發涼、怕冷、麻木、疼痛(尤以夜間為甚)加劇。
2.閉塞性動脈硬化
早期症狀為患肢發冷、麻木感以及間歇性跛行。隨後可見患肢皮膚蒼白、觸覺減退、溫度降低、肌肉萎縮、趾甲增厚及變形等。因本病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疾患之一,老年人中,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患者,如出現上述症狀,應警惕此病的發生。
3.肢端動脈痙攣症
又稱雷諾氏病,是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肢體末端小動脈痙攣性疾病。表現為手指等四肢肢端陣發性發白、紫紺、潮紅和疼痛,通常是因寒冷刺激或情緒激動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