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研究人員還提醒大家,午睡也應該選擇適當的場所,這樣才能使身心都得到放鬆。而一般較為常見的是用坐著打盹的方式來替代午睡的做法是不利於消除疲勞的。因為人體處於睡眠狀態時,全身肌肉鬆弛,血液循環減慢,頭部供血減少。而坐著午睡由於體位關係,供給大腦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後易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係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症狀,所以這種午睡方式是不科學、合乎衛生的。伏在桌上午睡也不可取,因為伏案睡覺會壓迫眼球,造成眼壓過高,久而久之會使眼球脹大、眼軸增長,形成高度近視,使視力受到損害。
起床時的注意事項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肌體逐漸衰退,血管壁硬化,彈性減弱。早晨當從睡眠臥姿變為起床立姿時,隨著血壓突然發生改變,其生理功能不能很好調節,以適應立姿時身體之需,這很容易造成血壓急劇起伏,容易導致血管破裂等問題。因此,為確保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醒後要運睛熨目
養生學家強調睡眠要“先醒心,後醒眼”,這樣可以驅風明目。醒來後先進行眼部運動,可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視力疲勞,增強和協調眼肌功能,不但具有保健作用,還對白內障、視網膜疾病、視神經疾病、麻痹性斜視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1)熨目:仰臥,兩手掌快速搓熱後安撫於眼睛上,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特別適合於老年人。
(2)運目:微閉雙眼,做“左右旋轉”“正反8字旋轉”兩種眼球運動,動作宜緩慢,可反複多做幾次。
(3)揉目:用拇指背置於眼眶內,左右揉動眼球,次數不限,自覺舒適即可。
(4)眨眼:反複眨眼可有按摩眼球,促進血液循環之效。
2.醒後要叩齒、咽津
叩齒時要全身放鬆,口輕閉,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奏地相互輕輕叩擊,這對牙齒保健有一定好處,長期堅持還能使牙齒堅固。
咽津即咽唾液。養生學家指出唾液中不僅含有多種酶和微量元素,而且還含有一些可以殺滅病菌、消除致癌物質的成分。可先叩齒,然後咬緊牙齒,用舌頭在口腔中四下攪動,不拘次數,以津液滿口為度,分三次緩緩咽下。
3.醒後懶床5分鍾
清晨,人們大多是從睡眠狀態過渡到清醒狀態,人的大腦皮層還處於抑製狀態,各項生理機能還都維持著“低速運轉”,此時人體新陳代謝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呼吸變緩,部分血液鬱積於四肢。
而早晨醒來後,呼吸、心跳、血壓、肌張力等在大腦由抑製轉為興奮的一瞬間,即要迅速恢複“正常運轉”,此時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由於經過一夜時間的體內代謝,尿液和不顯性失水會丟失體內水分,以致血液變稠,血流變緩,循環阻力加大,心腦供血不足。此時,醒後如果立即下床活動,對本來已經負擔過重的心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因此,早晨醒來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倉促起身穿衣,而是懶床5分鍾,取仰臥位,進行心前區和頭部的自我按摩,做深呼吸、舒展腰身和四肢,然後慢慢坐起,從容不迫地穿衣,再緩緩地下床,使剛從睡夢中醒來的身體功能逐步適應日常活動。這一點,對於老年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晚睡晚起有害健康
現在有些人指出,早睡早起已經不太合乎時宜了。在他們看來,現代生活人們大多利用夜晚來進行學習和工作,而且還有了許多相應的夜晚的娛樂活動,人們已經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時間來恢複體力了。而且,晚間20~22點鍾是人們一天中思想比較敏捷、記憶力比較好的時刻,如果在這段時間“早睡”,無疑就是浪費掉這段黃金時光了。生活中也確實有部分老人受此影響,在夜晚12點以後方才入睡,早晨八九點鍾才起床。顯然,他們誤入了晚睡晚起的誤區。
無論人的性別、年齡如何,也不管是一年中的哪個季節,大約在清晨4點鍾人體釋放出的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比其他任何時間都多。而此時大多數人尚處於睡夢中,機體用來維持心髒、大腦、肝髒、腸和其他器官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較少,其餘多餘的能量不能被利用,隻能轉化成脂肪組織。從而導致新陳代謝受到破壞,能量保障係統出現障礙和動脈粥樣硬化。哪怕隻有4~5公斤多餘的脂肪,就足以產生這一切後果。人體的能量不能完全釋放,造成脂肪組織的過量堆積,而血流中脂肪酸、甘油三脂、膽固醇、胰島素及其他一些激素含量的增加會由於新陳代謝受到破壞,繼而造成新陳代謝免疫力低下和細胞免疫性受到抑製,同時也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或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