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紅薯整地、做壟、栽插(2 / 3)

(三)適時早栽

紅薯為無性繁殖營養體,無明顯成熟期,一般在氣溫低於15℃時停止生長,地溫降至16℃~18℃塊根停止膨大。早栽的目的是為了延長紅薯的生長期,在一定範圍內,生長期愈長,莖葉生長愈繁茂,塊根產量愈高。適時早栽是紅薯增產的關鍵,在適宜的條件下,栽秧越早,生長期越長,結薯早,結薯多,塊根膨大時間長,產量高,品質好;栽秧過晚,生長期縮短,紅薯少而小,產量低,品質差(見表6)。表6紅薯不同栽插期的單株薯重變化表

栽秧適期是晚霜結束後,10厘米處地溫達15℃以上時,地膜覆蓋可適當提早。根據多年氣象資料,早春氣溫回升快,雨水充沛,春薯栽插的時間最好是在4月上中旬。試驗表明,4月28日定植比5月10日定植好,塊根膨大期延長7天,增產10%左右,並且薯塊整齊,鮮薯質量高。夏紅薯早栽,可促使早生長,早結薯,早封壟,延長薯塊膨大期。一般夏紅薯,在6月20日至6月30日內,每晚栽一天,平均減產3%。因此,夏紅薯要搶時早栽,力爭在7月上旬栽完,使其生長期達到120天以上。隻有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產量。秋紅薯應在7月下旬前栽插完。

(四)選壯苗栽插

為提高秧苗成活率和早發快長,要選苗床中的壯秧,要求莖稈粗壯,葉片旺盛,根係發達。采苗前要經過充分煉苗,一般秧苗栽前在苗床內經過3~5天的日曬,使秧苗葉色深綠,葉片變厚,如把秧苗掐掉一節後,斷麵處有白色乳漿流出,這種苗定植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高。不要選未經煉苗的薯秧,栽秧時要剔除老硬苗和病弱苗、帶黑根苗、燒芽苗。栽插時還應把壯苗和弱苗分片種植,以便看苗情進行管理。

(五)合理密植

紅薯合理密植是為了調整群體與個體的關係,協調地上部生長與地下部生長的矛盾,合理利用光能和地力。栽培密度是否合適,主要應考慮土壤肥力、品種、種植季節以及栽植方式等因素。土壤肥力強,密度稍稀,反之稍密;短蔓品種宜密,長蔓品種宜稀;早栽宜稀,晚栽宜密;短蔓直插宜密,長蔓平插宜稀。一般種植密度每667平方米不少於3000株。春薯一般行距60~80厘米,株距23~26厘米,每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夏薯每667平方米4000株左右,秋薯每667平方米5000~7000株,單株產量雖然不高,但每667平方米總產仍然可觀。

(六)紅薯栽插方法

1.斜插法

薯苗長16~20厘米,栽時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6~10厘米,薯苗斜插為45°左右。這是當前大田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栽插方法。其特點是薯苗入土的節位分布位置介於水平栽插與直插法之間,單株結薯數比水平插法少、比直插法多,上層節位結薯較大,下層節位結薯較小,結薯大小不太均勻。但是此法抗旱性較好,成活率高,單株結薯少而集中,適宜山崗丘陵地或缺水源的旱地采用。此法栽插簡單,如適當增加密度,加強肥水管理,即使單株結薯不多,但因薯塊大仍能獲得高產。

2.水平插法

其特點是薯苗較長,苗長20~30厘米,入土各節分布在壟麵下深5~7厘米的淺土層,結薯條件基本一致,各節位大都能生根結薯,很少空節,結薯較多且均勻。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發揮其結薯多而均勻的優點,可獲高產。目前各地大麵積高產田多采用此種方法。但其抗旱性較差,如遇高溫幹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環境條件,則保苗比較困難,容易出現缺株或小苗,並因結薯數多而得不到充分的營養,導致小薯塊增多而產量不高。

3.直插法

薯苗短時多采用此法。其特點是將薯苗下部2~3節垂直插入土中,深10厘米左右,由於入土較深,隻有少數節位分布在適合結薯的表土層中,故一般單株結薯少,多集中於上部節位,但膨大快,大薯多。另外,因薯苗入土較深,能利用土壤深層水分,易成活,返苗快,耐旱性較強。適宜山坡幹旱、瘠薄及沙土地使用。采用此法成活率高、省工,但要適當增加密度以彌補單株結薯少的缺點,從而提高產量。圖4是紅薯栽插方法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