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分
紅薯藤繁葉茂,遮滿地麵,根係發達,生長迅速,體內水分蒸騰量很大,且地上部和地下部產量很高。紅薯植株的含水量高達85%~90%,塊根含水量在70%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當大。薯塊迅速肥大期占整個生長期需水量的35%,其中生長前期和後期要求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中期是莖葉生長盛期,同時也是薯塊膨大期,土壤相對濕度要求保持在70%~80%。若土壤水分過多,會使氧氣供應困難,影響塊根肥大,甚至造成薯塊腐爛。土壤幹旱不利於紅薯的生長和塊根的肥大,導致減產。紅薯最忌漬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澇。
4.光照
紅薯喜溫、喜光、不耐陰。它所積累儲存的營養物質來自光合作用,光照不足葉色變黃,嚴重時脫落。由於紅薯沒有成熟期的界限,光照越足,對提高產量越有利。受光葉片比遮陰葉片的光合強度大6倍多,受光不好的會減產20%~30%。
紅薯是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時數在8~10小時範圍內,能誘導紅薯開花結實。但營養生長,增加薯塊產量,需要較長時間的光照,以每天13個小時左右較好。
5.養分
紅薯的根係發達,再加上它的莖蔓匍匐地麵,莖節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強,需肥量多。據研究,每生成500千克薯塊、莖葉,就要供應氮1.75千克、磷0.75千克、鉀2.9千克。我國種植紅薯的地方一般是土質較差的旱地,其產量低,往往是土壤肥力差所造成的。紅薯需鉀量高,磷次之,氮要求適度。
(1)氮。氮素是蛋白質、原生質、葉綠素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形成器官的重要元素。它能促使莖葉生長,在紅薯的生長前期,施用一定數量的氮素肥料,能夠起到促進多分支,增加葉麵積,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從而提高產量。氮肥供應不足,則莖葉生長緩慢,葉麵積小,老葉發黃,幼葉顏色淡,節間短,莖蔓細,隨之老葉脫落,全株發黃,植株生長不良,最終影響產量。據研究,氮素占葉片幹物質重量的4%以下就表現出缺氮,少於2.5%光合能力變弱,少於1.5%就會出現明顯缺氮症狀。反之,如果氮肥施用過量或過晚,容易造成莖葉瘋長、“貪青”,影響薯塊肥大,造成低產。
(2)磷。磷是形成細胞原生質和細胞核的主要成分,能加速細胞分裂,提高養分合成和運轉能力,提高薯塊品質和耐儲藏能力。紅薯缺磷幼芽幼根生長慢,葉片暗綠少光澤,莖蔓細,老葉出現大片黃斑,以後變成紫色,不久脫落,影響產量。當葉片中含磷量少於0.5%時會出現缺磷症狀。
(3)鉀。鉀能促進根部形成層活動,加速細胞分裂,使塊根不斷肥大。在生長中後期鉀肥起的作用更大,能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轉能力,能明顯提高紅薯的產量和質量。
鉀和氮都能提高紅薯葉片的光合能力,但作用不同。鉀的作用在於加快葉片光合產物的運轉,調節葉片內光合產物的濃度,隨時增強光合能力,直接使塊根持續肥大,提高產量。氮的作用是促進莖葉生長,擴大光合作用麵積,從而增加光合能力,直接增加莖葉產量。因此過量施用氮素肥料,容易造成莖葉“貪青”瘋長,影響產量。紅薯缺鉀,在生長前期節間和葉柄變短,葉片變小,接近生長點的葉片褪色,葉麵凹凸不平。後期的老葉葉脈間嚴重缺綠,葉背有斑點,莖蔓變短,葉片發黃脫落。缺鉀首先在老葉上表現出來。
為爭取紅薯高產,首先要施足肥,而且氮、磷、鉀三要素應配合得當。現在很多地方認為紅薯抗旱、抗瘠,大部分種植在丘陵山區土層薄、缺肥、幹旱的地方,故產量不高。大量事實證明,隻要重視紅薯生產,給予它需要的生長條件,不僅春薯、夏薯高產,就是秋薯和套種在烤煙、西瓜地裏的紅薯也能獲得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