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小木對學生的管理比他們三年級時的老師要嚴格些。語文的均分由30驟增至60多。現在五年級,他們的成績基本上在60上下波動。再想往高拔,應該不現實。
學習上懶得入骨也就罷了,偏偏幹活也不在行。孩子們打掃教室,一個個腰板挺得直直的,掃帚揮動起來,灰塵鋪天蓋地。他們竟不懂得先在地上潑清水。甚至是安鍾表、掛窗簾的瑣事他們也不會。抖爐筒、燒火爐沒有哪一次是順利的。很多時候,小木進了班,負責燒火爐的學生才開始清理灰燼。小木一旁冷眼旁觀,爐子掏盡後,將引火柴點著,放在爐裏,接下來放玉棒場(玉米芯)。火焰迅速燃燒起來,玉棒場被燒得通紅。該放炭了,才發現爐子前還沒有炭。等到把炭端回來時,火苗早熄滅了。沒關係,再燒。爐子再次燒起來時,教室裏到處彌漫著嗆人的煙。於是,大冷的天,開窗戶走煙。折騰下來,一節四十分鍾的早自習浪費了。如果是從開始就不會燒火爐,也情有可原,每次都這樣就不像話了。小木千叮嚀、萬囑咐,先把柴、炭準備好了再開始燒。他們點頭稱是,可做起來還是不分先後,焦頭爛額。說實話,帶上屆五年級班主任的時候,這些事該怎麼做?他示範之後再不用操心。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做好。同樣是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心理測試,上屆五年級學生哭倒一片,而他們不為所動,有的甚至在“失去親人”後沾沾自喜。
學習能力、勞動能力的缺失僅僅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嗎?小木不止一次思索過這個問題。懶、拖拉是現代小學生尤其農村小學生的共性。我們該怎樣麵對,怎樣解決?
在小木看來,首先是社會大背景。信息時代讓孩子們過早接觸到網絡。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網絡上可以辦很多事情。想想吧,小孩子受網絡電子遊戲、暴力、色情信息之毒害有多深?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就會操作各種小遊戲,而且一玩就如癡如醉。網絡上的東西讓孩子眼花繚亂,他們的那顆顆好奇心被俘虜。這一種過時,新的又脫穎而出,無窮無盡,孩子的心根本別想靜下來。
其次,家長也是促成孩子懶、拖拉的重要因素。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從小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幼兒園不再是他們盡情玩耍的天堂。一年級開始好好學並不晚,家長卻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在幼兒園階段的做法完全是在扼殺著他們的天性。於是,厭學情緒逐漸膨脹。
加之,家長引導的不夠。你希望孩子多閱讀而你不閱讀;你禁止孩子玩遊戲而你卻玩得不亦樂乎;你教育孩子要講話文明、尊敬長輩而你自己卻髒話連篇,對長輩不敬。
另外,家長對孩子的嬌生慣養。從來都不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實,你的溺愛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而把種種惡果卻實實在在、一股腦拋給學校,拋給老師。
別忘了,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相對城鎮學生,農村的孩子更可憐,農村學校裏有多少留守兒童?有多少單親家庭?有多少離異家庭?你應該曉得這對一個孩子心靈的傷害有多大。他們是多麼需要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
最後,老師的正確引導也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孩子們的懶、拖拉。家裏,家長是表率。學校老師是榜樣。老師欲先正人,必先正己。孩子一入學,就不能對他們的懶、拖拉有絲毫姑息。同時也要加強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們獨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離開家長,離開老師,他們依然可以做一些事情。
作為老師,引導之後要給他們足夠的信心和時間。你不能低估他們的能力。像值日、掛個窗簾、倒個垃圾等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沒有也不能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權力。
以上是小木對孩子們現狀的淺顯認識。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事習慣應從小培養,否則尾大不掉。小木的經曆便是很好的例證。社會、家長、學校三股繩子牢牢的擰在一起,共同促進孩子成長。如果真能如此,何愁你的孩子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