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管理者“四觀念”(1)(1 / 2)

總裁履曆

張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東萊州市人,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現任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

16年間能夠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在沒有要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變成年營業額406億元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無論從他個人還是他所在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奇跡。

由於不同凡響的管理能力,1995年張瑞敏榮獲“中國經營大師”稱號;香港《亞洲周刊》評選“1997年度企業成就獎”,張瑞敏是中國大陸惟一得主;1998年3月25日,張瑞敏成為中國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講壇的企業家。

1999年11月,英國《金融時報》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排名,張瑞敏榮居第26位,這是目前中國企業家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的最有影響力的美譽。張瑞敏於2000年10月,又成為第一位登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講台的亞洲企業家。2000年第二期美國《家電》雜誌公布全球家電企業10強,海爾集團位列第九,是中國惟一入選企業。同年,當選CCTV“2000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一位專家這樣評價他:張瑞敏是第一個讓世界佩服的中國企業家。

總裁原聲

1.終端的問題,是領導的問題;

2.看不出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

3.重複出現的問題,是作風上的問題;

4.不善於解決問題,是素質問題。

——張瑞敏(《管理者“四觀念”》)

1.技術人員站櫃台;

2.科研課題標價招標;

3.創新思維出市場;

4.變到市場前麵去;

5.現金流量高於利潤。

——張瑞敏(《我眼裏的市場》)

管理者“四觀念”

管理學家認為,企業成敗取決於戰略管理。而正確的戰略確定後,幹部是決定性因素。如果沒有幹部正確地實施戰術,這個戰略要麼變形,要麼流產。戰略轉移成功與阻礙都取決於人。目前幹部思想上突出的障礙是見物不見人。

最近,我在海爾集團中層幹部擴大會議上指出:“目前管理上存在問題,其根源就在幹部身上,在於主要管理者的認識問題。”

終端的問題。是領導的問題

這並不是說凡是基層發生的問題,責任都要強加在部長頭上,而是事業部長為什麼發現不了問題?或發現問題為什麼解決不了?尤其是現在一些事業部長處理問題時,首先不去研究自己的管理責任,隻會簡單地處理下麵的人。“兵隨將轉,無不可用之人”,兵不好,先是將的責任。還有一種幹部自己就不明白,卻“以其昏昏,使其昭昭”。所以,抓管理首先事業部長自己先把問題解析透,有解決的措施。如果自己不明的,總拿下屬是問,就是濫用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看不出問題。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部長給部下提的標準很高,當然就會發現問題。如果給部下定的標準很低,當然完成起來不會有問題。目前,事業部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確立工作標準,譬如空調事業部開發一種產品,計劃9月份投資,計劃卻一次一次被“合理”地拖延時期,空調事業部領導任由部下一次次將“不合理”變為“合理”,結果是產品“合理”地不能投產。由此可見,事業部長如果沒有高標準,而期望有高標準的工作出現,隻能是癡人說夢。

重複出現的問題。是作風上的問題

重複問題的發生在於事業部長容忍了問題的重複發生,說到底就是幹部在偷懶,因為如果要從係統上去解決,一想就知道很麻煩,很辛苦,於是思想上偷懶,就用最簡單地辦法處理下屬來逃避管理責任,或者把下麵的問題歸為部下“私自”幹的事,一旦歸為“私自”當然就與自己“無關”了。

不善於解決問題,是素質問題

有人說,物色一個理想的“一把手”,甚至比做出一項決策都難。怎樣從部下中選拔“一把手”?有人說事先不打招呼召集會議出個題目:“你所在的部門有什麼問題?”請參加會議的人員回答。結果有的人瞠目結舌、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會立刻表示“沒什麼問題”;有的人可能滔滔不絕,從宏觀到微觀,但不得要領,切不中要害。顯然,能夠發現問題並解決的人是較好的領導人選。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幹部都做得非常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