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旅遊資源的評價(1 / 3)

一、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旅遊資源的評價是在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旅遊資源的規模、質量、等級、開發前景及開發條件進行科學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為旅遊資源的開發規劃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旅遊資源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區域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和旅遊地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客觀而科學地評價旅遊資源是旅遊區綜合開發的重要環節。

(一)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

1.確定旅遊資源的質量水平

通過對旅遊資源的種類、組合、結構、功能和性質等的評價,確定旅遊資源的質量水平,評估其在旅遊地開發建設中的地位,以便為新旅遊區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已開發或部分開發的老旅遊區提供改造、擴大的依據。

2.確定旅遊地性質(類型)

通過對旅遊資源的規模水平鑒定,確定旅遊地性質(類型),既為國家和地區進行分級規劃和管理提供係列資料和判斷標準,又可擬定未來旅遊地旅遊資源結構和新旅遊資源的開發計劃。

3. 確定旅遊發展規劃

通過旅遊資源評價,為合理利用資源,發揮整體宏觀效應提供經驗,為確定不同旅遊地的建設順序、步驟和重點等準備條件,為製定旅遊發展規劃奠定基礎。

(二)旅遊資源評價的原則

旅遊資源評價是一項重要而複雜的工作,由於旅遊資源本身包羅萬象,評價工作又涉及眾多學科,因而難於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但在旅遊資源評價中仍然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客觀科學性原則

旅遊資源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其價值表現、內涵、功能等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應實事求是地充分應用地理學、美學、史學等多方麵的知識和方法,對旅遊資源的形成、本質、屬性、價值等核心內容,做出科學的解釋和評價。

2.全麵係統性原則

旅遊資源是多種多樣的,旅遊資源的價值和功能也是多層次、多形式及多內容的,這就要求在評價旅遊資源時,應綜合衡量、全麵完整地進行係統評價,準確反映旅遊資源的整體價值。

3.效益估算性原則

旅遊資源調查和評價的目的是為其開發利用服務的,而開發利用的目的則是要取得一定的效益,因此在進行評價時,應充分考慮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避免盲目開發導致的損失。

二、旅遊資源評價的內容

旅遊資源的評價內容十分豐富,既涉及旅遊資源本身各個組成要素的評價,又涉及資源組合狀況、適應範圍、環境容量和開發條件等各個方麵的評價,因而很難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旅遊資源評價內容體係。根據目前國內外旅遊資源評價研究的進展情況,可以把旅遊資源評價內容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麵。

(一)旅遊資源的係列要素評價

1.旅遊資源密度

旅遊資源密度又稱旅遊資源豐富度,是指在一定地域上旅遊資源集中的程度。這種資源密度是度量一個區域旅遊資源開發規模、豐富程度和可行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對旅遊地進行開發建設的基本科學依據。

2.旅遊容量

旅遊容量又稱旅遊承載力,或稱旅遊飽和度,是指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一定空間範圍內的旅遊活動容納能力。換言之,旅遊容量就是滿足遊人的最低遊覽要求,所能容納的遊客活動量。一般以容人量和容時量來度量。

3.旅遊資源的特質

旅遊資源的特質又稱旅遊資源的個性,是指旅遊資源的特色。特色是衡量一個地區對遊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是一個區域旅遊開發的生命線,也是區域資源效應的內力。特別是別處沒有或少見的旅遊資源,往往構成這個地區的獨創性吸引源。因此,對於旅遊資源的特質在評價時必須予以極大的注視。

4.旅遊資源的價值和功能

旅遊資源的價值主要包括藝術觀賞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美學價值等方麵,旅遊資源的功能一般是與它的價值相呼應的。藝術、美學價值高的旅遊資源,其旅遊功能主要表現在觀光方麵;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高的旅遊資源,其功能主要是科學考察和曆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此外還有娛樂、休憩、健身、醫療、商務功能等。旅遊資源的這些價值和功能,是關係著旅遊地開發規模、程度和前景的重要衡量標誌。

5.旅遊資源的地域組合特點

不同類型旅遊景點的布局和組合,是旅遊地資源優勢和特色的重要反映。旅遊資源密度較大,相距甚近、又有多種類型資源的協調配合,並呈線型、環閉型或馬蹄型旅遊線排列,是一個風景區最佳的組合態勢。

6.旅遊資源的性質

任何風景資源都有自己特定的性質,評價時必須加以確立和明示。因為旅遊資源的性質將決定該資源的利用功能、開發方向;同時對區域開發規模、程度及旅遊設施也有一定影響。

(二)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1.區位條件

即旅遊資源所在地區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地理位置是確定旅遊資源開發規模、選擇路線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旅遊區景色再美,但交通不便,行程困難,那也很難招徠遊客。可見,位置和交通條件是評價旅遊資源開發的首要因素。

2.環境因素

旅遊資源所處的環境包括多種類型,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投資環境等。這裏所說的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環境條件,如氣候、植被、水等環境質量。在評價旅遊資源的開發規模、水平時,必須對上述環境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包括土、氣、水環境的質量分析,根據環境因素的作用機理和影響範圍、深度、速度,預測旅遊環境的演化狀況和後果。

3.客源條件

客源數量是維持和提高旅遊資源效應的重要因素。沒有最低限度的遊人,風景資源再好,也難以開發和利用。客源市場的調查包括多種內容:某項旅遊資源所吸引的客源市場,吸引客源層次的特點,輻射距離和範圍,遊人在觀賞本資源時所產生的反應,在季節上出現的變化,等等。總之,與上述問題相關聯的所有客源市場問題,都是旅遊資源評價的重要內容。

4.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一個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作後盾。因為旅遊地的建設需要一定的資金、物資、人力和科技素質。這些條件均與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評價旅遊資源的開發規模,不能單純地把出路寄托於外來投資上,更重要的是調查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如地區國民總收入、總消費水平、居民平均收入發展狀況、主要經濟部門的收入渠道等。

5.建設施工條件

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有一定的設施場地。這種場地主要用於建設遊覽、娛樂設施和接待、管理設施。這些設施要求不同的地質、地形、土地、供水等條件: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上述條件的難易、優劣有密切關係,因此也應列為開發條件係列評價的內容。

6.旅遊開發序位

在對旅遊資源係列要素和開發利用條件的評價完成後,最後應作一個總的開發序位排列,即根據已經得出的各種量的指標,確定旅遊資源開發的難易程度及不同類型之間的關聯程度,決定各項旅遊資源開發的先後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