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旅遊資源的概念及類型(3 / 3)

由於旅遊資源自身的特點和社會對旅遊資源需求形勢的要求,不同的旅遊開發者可對同樣的旅遊資源采用不同的開發戰略和利用方式,產生不同的社會經濟效應。比如一個寬闊的湖泊,既可以作為觀光景點,也可以作為水上運動的場所,或者水上娛樂城、水上度假村,還可以用於航運、漁業等其他商業目的。

(七)利用的永續性和易損性

一般物質資源在利用時都首先發生了所有權的轉移,可利用的時間較短,其價值也將隨著利用時間和次數而逐漸降低,並較難重複利用,即使在低水平上重複利用,其價值必然大為降低,且可重複利用的次數很少。而旅遊資源恰恰相反,在開發得當、保護得力的情況下,一般都可長期反複利用。自然風光如此,曆史文物更如此,即使古舊蒼涼、或僅剩下斷垣殘壁,反而愈久彌新。因為“旅遊就是買感受”,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所帶走的隻是關於旅遊資源的認識、印象和感受,因此,所有權不會改變。也正因如此,旅遊業才具有一次性投資,可以得到長期回報的特點。

但是,旅遊資源如果利用和保護不當,是很容易遭到破壞的,一經破壞,也難以恢複;即使進行人工複原,畢竟不是原物,會損於原有的意義和吸引力。比如甘肅敦煌石窟,在旅遊開發之前,經過千百年曆史的風霜,洞中的壁畫仍栩栩如生,但旅遊開發後,由於保護不當,遊客的大量湧入改變了原有石窟洞的環境條件,使壁畫大受其害,許多逼真的細節已失去了光澤,變得暗淡模糊,這些損失是根本無法彌補的。事實上,即使在沒有開發的狀況下,旅遊資源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經受著大自然的破壞和改造,其後果也是驚人的。所以,在旅遊資源開發中, 一定要把旅遊資源的保護列入議事日程。

三、旅遊資源的分類

旅遊資源的範疇是極其廣泛的,其表現形式又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在實際工作和學術研究中,都有必要對其進行分類和研究。一些學者在這個領域中做了大量工作,並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分類方法。一般來說,比較普遍的分類法是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所謂自然旅遊資源是指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構成的、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性質;所謂人文旅遊資源則是在人類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由人類社會行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類社會文化屬性的悅人事物,其形成和分布不僅受曆史、民族和意識形態等因素的製約,而且還受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

(一)自然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地理條件。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它是地球表層所有自然要素之間相互聯係、相互製約以及有規律運動的結果。例如黃山自然旅遊景觀的“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即決定於垂直構造節理發育的花崗岩山嶽地貌、溫暖的氣候、茂盛的植被以及特定的湧泉條件。對自然旅遊資源的分類,曆來有不同的原則和角度。通常是有以下幾種不同類型的分類方法。

1.以旅遊資源形成的自然要素為依據的劃分方案

將所有自然旅遊資源劃分為旅遊地質資源、旅遊地貌資源、旅遊水文資源、旅遊氣候資源、旅遊植物資源、旅遊動物資源和旅遊天文資源等,或分為風景地質、風景山嶽、風景水和風景生物等。

2.以旅遊資源的自然地理環境為主的劃分方案

將所有自然旅遊資源劃分為山嶽型旅遊資源、高原型旅遊資源、冰川型旅遊資源、草原型旅遊資源、平原型旅遊資源、沙漠型旅遊資源、海島型旅遊資源、濱海型旅遊資源、湖沼型旅遊資源和江河型旅遊資源等。

3.以旅遊資源的旅遊功能為主的劃分方案

將自然旅遊資源劃分為觀光型旅遊資源、避暑型旅遊資源、避寒型旅遊資源、療養型旅遊資源、度假娛樂型旅遊資源、探險尋幽型旅遊資源和科學考察型旅遊資源等。顯然,這種分類將旅遊需要剝離為幾種不同的單純類型,既不符合事實,也與我們對旅遊以及旅遊資源的定義相悖。

(二)人文旅遊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是古今人類各種社會文化活動的結果,其形成與分布不僅受曆史、民族、意識形態等方麵因素的製約,還受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並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征。這種特征使一地區的人文因素成為吸引旅遊者前來觀光的旅遊資源。

知識鏈接

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

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坐落於江蘇省無錫市美麗的太湖之濱。它是我國首創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和文化旅遊勝地,也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無錫影視基地以其富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熱情周到的服務和科學嚴謹的管理,每年接待將近200萬人的遊客和20多個影視攝製劇組。

無錫影視基地始建於1987年,占地麵積近100公頃,可使用太湖水麵200公頃。 當年中央電視台按照“以戲帶建”的方針,為拍攝電視連續劇《唐明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建成了唐城、三國城和水滸城三大景區。基地是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中視傳媒 600088)的直屬分公司,中央電視台控股中視傳媒67%的股份。

無錫影視基地擁有大規模的古典建築群體,三國城內的建築雄渾剛勁,主要景點有吳王宮、後宮、甘露寺、漢鼎、曹營水寨、吳營水寨、周瑜點將台等;水滸城內的建築工巧華麗,主要景點有皇宮、樊樓、清明上河街、禦街、紫石街、水泊梁山等;唐城內的建築金碧輝煌,主要景點有禦花園、沉香亭、華清池、唐宮等。另外還有“老北京四合院”、“老上海一條街”等明清風格的建築景觀。這些建築都由專家們精心考證設計,真實再現了當時曆史背景下的建築風貌。有些建築,如甘露寺、沉香亭等,其曆史真跡已無處可尋,隻有在這裏才能欣賞到這些曆史精品建築。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079968.htm

對人文旅遊資源的分類,曆來也有不同的方法。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閻守邕等人起草的旅遊資源分類編碼體係中,曾將人文景觀分成文物古跡、近代史跡、園林藝術、社會風情、文化藝術、城鄉風貌、現代工程、科學技術、旅遊設施、交通設施、遊樂場所、運動場地等(該分類把旅遊資源分成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人文產品)。由於這種分類將一些作為支持物或媒介體的因素都歸入旅遊資源,因此存在明顯的不足。此後,包括1992年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範在內的許多分類,雖然在旅遊資源中剔除了媒介物因素,但還是將購物品(這並非一個準確的概念)視為旅遊資源而保留下來了。實際上,按照本書的邏輯,隻要是能夠脫離地域環境而存在、能通過運輸工具而被運往市場所在地的產品,就不是旅遊資源。

在蘇文才、孫文昌所編的《旅遊資源學》一書中,將人文旅遊資源劃分為七大類:曆史遺跡類、古建築類、古代陵墓類、城鎮類、古典園林類、宗教文化類、社會風情類,比較完整而準確地反映了人文旅遊資源的結構,但似乎也未能完全避免交叉或遺漏。參照現有的這些分類方法,學者謝彥君嚐試對這些分類體係做了一些調整。

類型旅遊景觀舉例遺址

遺跡類古人類遺址北京周口店、安徽和縣猿人遺址古戰場遺址赤壁古戰場、五丈原遺址古城遺址樓蘭古城、唐長安城遺址古冶窯遺址鈞窯遺址石窟、碑碣、壁畫、造像莫高窟、杭州飛來峰摩崖造像名人故居杜甫草堂、韶山衝毛澤東故居近現代遺址遺跡井岡山革命遺址、黃埔軍校舊址建築與

居落類宮殿、壇廟、寺院北京故宮、北京天壇、承德外八廟長城、關隘八達嶺長城、山海關城樓、興城古轅牆亭、台、樓、閣頤和園知春亭、青島膠南琅琊台、嶽陽樓廳、堂、榭、舫、廊頤和園長廊、江南園林的花廳橋、堰、堤、塘河北趙州橋、都江堰、荊江大堤坊、表、闕、經幢安徽歙縣棠樾牌坊群、四川梓潼李業闕古塔大雁塔、杭州六和塔、應縣木塔城鎮、村落、民居上海、雲南麗江城、蒙古包、藏族的碉房陵墓類帝王陵墓明孝陵、清東陵、秦始皇陵紀念性陵墓烈士陵園、湖北秭歸縣樂平裏的屈原墓風俗性墓葬樂山崖墓與三峽懸棺葬園林類帝王苑圃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私家園林蘇州園林公園城市公園、綠地續表

類型旅遊景觀舉例社會

風情類生養婚娶走婚習俗、摩梭人母係氏族家庭飲食起居白族待客三道茶、中國烹飪服飾冠履惠安女裝束、彝族服飾、黎族服飾歲時節令漢族重陽節、傣族潑水節、大連服裝節遊藝競技踩高蹺、跑旱船、跳蘆笙、蒙古摔跤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文化藝術京劇、中國畫、天津泥人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