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旅遊者類型及其需求特點(3 / 3)

(4)旅遊消費總量較大,經濟效益可觀。

(八)特種型旅遊者

特種型旅遊者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旅遊市場群體,伴隨著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旅遊活動的形式也逐漸趨於多樣化。單純的觀光、遊覽、度假等旅遊活動已經不能滿足於人們的需求,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參與性、體驗性強的旅遊形式。於是隨著形形色色特種旅遊的產生,湧現了一批特種旅遊者——生態旅遊者、探險旅遊者、登山旅遊者、海洋旅遊者、體育旅遊者、農業旅遊者、修學旅遊者等。

知識鏈接

生態旅遊者

早在1983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謝貝洛斯·拉斯卡瑞首次提出生態旅遊(Ecotourism),到1987年,在《生態旅遊之未來》中對生態旅遊做出了定義,標誌著生態旅遊概念的正式創立。

◆生態旅遊者的出現背景

21世紀的到來,許多新鮮元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無論是金錢,還是閑暇時間,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提高,旅遊成為熱點。同時,由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惡化問題,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沉重的工作壓力,城市生活的緊張,人們迫切希望“回歸大自然”,生態旅遊應時而生。

由於人類居住環境的惡化及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出現,人類環境意識的覺醒,對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傳統大眾旅遊機製的滯後及所麵臨的挑戰等一連串問題,使人們認識到,生態旅遊必然地肩負著保護環境的重任,涉及政府、經營者、旅遊者和當地居民等組織與團體的行為。而作為生態旅遊活動主體——生態旅遊者,其作用地位首當其衝,應當自覺保護環境,做合格的負責任的生態旅遊者。

◆生態旅遊者的界定

關於生態旅遊者的定義,目前理論界並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但總體而言,生態旅遊者的界定具有以下共性:生態旅遊者必定是具有生態意識和環保知識,演繹到生態旅遊區消費生態旅遊產品,同時主動與當地居民交流,對服務要求低,學習當地文化,並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旅遊者。

生態旅遊者既不同於大眾化旅遊的傳統旅遊者,不注重生態意識和環保知識的學習,隻追求較低層次的旅遊體驗;也不同於環保提倡者那樣過分關注環境保護,而忽略了旅遊本身和其所帶來的旅遊體驗。

◆生態旅遊者的基本特點。具有高度的環境責任感;具有高素質和高品位;消費水平高。

◆生態旅遊者的類型。 嚴格的生態旅遊者;一般的生態旅遊者;組織性的生態旅遊者。

特種型旅遊者具有如下特點:

1.旅遊目的地的特殊要求

特種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環境的選擇,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必須具有較高的原始性,要求保持原汁原味。主要表現在:第一,他們會選擇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人口相對稀少,受工業化影響程度較低,且保存著相對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第二,他們會選擇旅遊目的地人口具有曆史和現實的文化獨特性,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依然保留較係統的純自然原始狀態,這對於他們來說更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為使旅遊者選擇去某地旅遊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觀察、體驗有別於他們本人文化模式的異文化;第三,指在上述兩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特種旅遊項目和線路,其中特定的旅遊生態環境特征應該相對集中,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社會條件應該和諧共存,項目和線路能夠使旅遊者體驗到過去未曾體驗到的心理感受。

2.旅遊體驗方式的特殊要求

在旅遊體驗方式上,特種旅遊者側重於自主性、個性化、目的性,要求在運動中感知外部世界,在冒險或麵對全新的環境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體驗一種新的感受。

3.旅遊者自我的特殊要求

首先,特種旅遊是一種高層次、賦予文化內涵的旅遊,因此要求旅遊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否則無法通過自身的能力體驗旅遊活動的樂趣,特種旅遊者往往會選擇誌同道合的人作為旅伴,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具有共同的文化準則。

其次,特種旅遊往往具有連續旅遊跨度大、時間長、旅遊目的地複合化的特征,旅遊環境具有險、奇、妙、難的特點。因此要求旅遊者具有良好的健康體魄和堅強的意誌與毅力,要吃得起苦,能經受住惡劣環境的考驗。

4.對旅遊服務者的特殊要求

首先,由於特種旅遊者具有自主參與的特點,因此旅遊服務者所設計的旅遊項目,應該盡可能的為旅遊者提供完善的旅遊服務。同時也要為旅遊者留下自主參與的餘地,根據旅遊者的特殊需要,可以對項目或線路提出增加或減少內容的要求,在項目和線路實施過程中,精心安排一些旅遊者樂於參與的內容。其次,由於特種旅遊者往往前往原真性較好的旅遊目的地,而這些旅遊地往往對環境保護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首先需要旅遊服務者具有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