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位與聲望的動機
這類動機包括考察、交流、會議以及從事個人興趣的研究等。基於這種動機進行的旅遊活動主要是為了實現自己為人承認、引人注意、受人賞識、獲得好名聲等願望。
麥金托什關於旅遊動機四種基本類型的劃分雖然廣為人們所引用,但依然不能概括所有的類型,例如我們還可以考慮增加一種動機類型,即經濟方麵的動機,包括購物目的和商用目的。從旅遊的本質出發,旅遊活動是滿足人們精神需要或者內在心理需求,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也不能否認,在促發旅遊動機方麵,的確存在出於經濟目的的外在需要動因。比如作為“購物天堂”的香港,許多旅遊者前往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以購物為主。再比如,有些旅遊者利用旅遊活動的過程,順便進行商業考察以及投資探路等。
事實上由於旅遊活動的綜合性,人們外出旅遊常常不是出於某一種動機,而可能是幾種動機的交叉。例如常年生活在城市裏的市民,前往少數民俗地區體驗傳統的農家樂,可能融合了身體、文化、交際等旅遊動機。
此外旅遊動機類型的研究,我國旅遊學者也做了許多工作。
我國旅遊學者馬勇提出將旅遊動機歸納為六種類型:
(1)健康或娛樂動機。以身體健康為目標,擺脫緊張的工作狀態,通過運動和休閑實現身心的放鬆。
(2)獵奇或冒險動機。為尋求刺激、調節情趣而脫離單一枯燥的日常環境,體會新、奇、特、險的旅遊活動。
(3)民族或家庭動機。到異國他鄉進行探親訪友、尋根祭祖。
(4)文化動機。了解異地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滿足求知欲。
(5)社會和自我表現動機。參加學術會議、考察研究、宗教朝聖,實現自我價值。
(6)經濟動機。利用公務、商務活動機會,進行旅行遊覽。
我國學者屠如驥將海外來我國大陸旅遊者的動機歸納為如下:
(1)求實的動機。追求旅遊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核心是“實用”和“實惠”。
(2)求新的動機。追求旅遊的趨時和新穎,核心是“時髦”與“奇特”。
(3)求名的動機。通過旅遊顯示自己的聲望、地位,核心是“顯名”與“炫耀”。
(4)求美的動機。追求旅遊產品的欣賞價值。
(5)求勝的動機。通過旅遊,滿足爭強好勝的心理。
(6)求趣的動機。通過旅遊,滿足個人的特殊愛好。
(7)求知的動機。通過旅遊,追求知識,擴大眼界。
(8)求情的動機。通過旅遊,訪古尋友,追宗歸祖,滿足人際交往的感情需要。
(9)求健的動機。通過旅遊,達到健身、防病、強體的目的。
(二)影響旅遊動機的因素
旅遊是複雜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會行為,人們的旅遊動機各具特色,不盡相同。旅遊動機的形成常常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還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
1.個性特征
在形成旅遊動機的諸多條件中,一個人的氣質、性格、興趣等個性特征極大地影響著他的旅遊傾向和旅遊內容。
(1)氣質。氣質是指人的心理反應的強度、色彩、節奏等,具有一定的天賦性,不存在好壞之分。一般將氣質類型劃分為四種:
多血質:外向,活潑好動,善於交際;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體驗不深刻等。
黏液質:情緒穩定,有耐心,自信心強。
抑鬱質:內向,言行緩慢,優柔寡斷。
膽汁質:反應迅速,情緒有時激烈、衝動,很外向。
氣質的類型可能會影響到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呈現的態度以及行為傾向。
(2)性格。性格是在先天氣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長期的個人信念、理想和意誌的磨練,形成一種對客觀現實穩定的態度和相應慣常行為方式的心理活動特征。關於性格類型的劃分有多種方法,例如根據人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把人們的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的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更加樂於與人交流,對旅遊事物的認識態度可能更加積極。而內向型則不善於言談,對旅遊事物的認識也缺乏積極性。
(3)興趣。興趣是人們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映。在旅遊活動中,表現為人們對旅遊方式、旅遊對象選擇的差異性。
總而言之,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個性特征對旅遊動機的影響以及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也是不同的。國外許多旅遊學家十分重視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普洛格對遊客心理類型的分類。普洛格將人們的個性特征劃分為五種不同的心理類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間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在這五種類型當中,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是兩個極端,人數很少,大多數人屬於中間型,還有一部分人介於兩者之間。其中,自我中心型的人往往會選擇熟悉的旅遊目的地,旅遊過程中也會選擇熟悉和適應的交通工具。而多中心型的旅遊者一般對新奇的旅遊目的地更感興趣,因此他們常常成為旅遊地的發現者和首訪者。絕大多數是屬於中間型,特點不很明顯,在旅遊過程中不願過多地冒險,但也不懼怕新的體驗,隻要能保證安全而不特別難以忍受即可,這類人在旅遊者中占據絕大多數。因此,不同心理類型的人外出旅遊的可能性是不同的,而越靠近多中心型的人,旅遊的可能性越大。
遊客心理類型圖普洛格承認,將人按個性心理特點劃分類型不是絕對的,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會因時而異,經過一段時間旅行經驗的積累,自我中心型者有可能轉變成多中心型者。事實證明,大多數旅遊者都是先選擇熟悉和平安,然後再追求新奇和刺激。
2.性別、年齡和文化素質
(1)性別因素。由於受到男女生理特點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兩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不盡相同,旅遊動機也存在很大分異。一方麵兩性在體力和意誌之間的差異,對旅遊項目、目的地的選擇會存在不同。另一方麵,兩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決定了兩者之間旅遊動機的差異。諸如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從事社會事務,經常在外工作,對外界的了解較多,外出旅遊的動機要更強烈。許多調查結果也發現,在外出旅遊者當中,男性旅遊者多於女性旅遊者。探險型的旅遊活動男性參與更多,而購物型的旅遊活動女性則參與更多。
(2)年齡因素。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時期都會出現不同的旅遊動機。根據年齡的差異,可以將旅遊者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
青年旅遊者:身體健康、求知欲強、參與意識強、很容易激發旅遊動機。旅遊活動主要表現為求新、求知、獵奇等。隻是由於缺乏充足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他們的外出旅遊多要依靠家長支持,所以多做低檔次的休閑與求知旅遊,這個年齡層的人數多,出遊頻率較高,應當引起市場的關注,其中最活躍的是大學生旅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