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
各國的帶薪假期
◆美國:能按小時休假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如果沒有可以自主安排的帶薪休假,他們的日子恐怕沒法過了。美國的法定節日,除了國慶節、聖誕節和元旦外,還有馬丁·路德·金節、感恩節等。節日裏,政府機構、郵局和銀行等都關門,私營的商店和餐館也大多停業。精打細算的假期可以在一年中一次用完,也可以按需要分成多次使用,一次用半天或幾天,有些公司還準許職工按小時使用。不過,雖然休假靈活,但美國人假期總數卻並不比中國多多少。
◆瑞典:解聘時現金補償未休假期
瑞典政府推出了一項新政策,對那些自願脫離工作崗位、休12個月長假的員工,可以領取85%的失業保險金。而且瑞典政府規定,在雇員解聘時要現金補償未休假期。具體的操作流程是當雇員在年中被解聘、自行離職或退休後,有關部門要計算此人在本年度中工作的總天數和已經用掉的假期天數,沒有用完的假期應在最後一次工資中折成現金發給該職工。
◆法國:帶薪休假的發源地
熱愛生活的法國人,是帶薪休假製度最初發起人。早在1936年,法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所有法國人每年都應該有享受帶薪假期的權利。現在,法國人每周的工作時間降到了40小時以下,帶薪休假已經多達每年6周。法國人把休假看作是不可侵犯的權利,他們總能以最悠閑的方式度過假期。
◆芬蘭:帶薪休假還有額外補助
芬蘭的工薪階層,同樣有6周的法定帶薪休假。工會確保職工不必擔心因為休長假而丟掉工作。芬蘭政府還要求雇主向休假的人提供額外的津貼,以保證他們有足夠的錢外出旅行或消費,而不是隻能在家中枯坐度過假期。他們的理由是:員工在旅行時的花銷肯定要比平時大,因此需要額外補貼。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
通過對閑暇時間分布情況的說明,閑暇是實現旅遊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但閑暇時間並非全都可以用於旅遊。旅遊活動的實現需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作為保證,從閑暇時間的類別分析來看,閑暇時間的差異不僅決定了實現旅遊的可能性,對旅遊方式和旅遊活動內容的選擇也有影響作用。周末閑暇和法定假日主要適合人們進行短期中短途旅遊,而遠距離的旅遊隻能利用曆時較長而且可集中使用的閑暇時間,諸如教師和學生的寒暑假等。
三、其他客觀因素
收入和時間問題是實現旅遊活動的兩個必要條件,但並不是說具備這兩項條件便一定能成為旅遊者。實際上,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還要受到旅遊者自身客觀因素或者外部客觀因素的各種影響。
(一)旅遊者自身客觀因素
1.年齡和性別
從旅遊發展的實際狀況考查,中青年由於身強力壯、外出旅遊的可能性最大。而老年人,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外出旅遊的比例較低,這主要是由於年齡原因所帶來的自身狀況限製,導致外出旅遊存在許多不便。性別也是決定旅遊的重要因素,男性和女性因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可能使其對旅遊感興趣的程度不一,但兩者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被清楚地認識。
2.身體健康狀況
旅遊活動是融入吃、住、行、遊、購、娛的綜合性活動,因此健康的身體是人們外出旅遊活動的最基本前提。從某種意義上說,身心的殘缺以及某些威脅身體健康的疾病都會影響到旅遊活動的順利進行。比如患有嚴重腰肌勞損的遊客,則不能適應長時間的旅途乘車以及爬山等活動,同時對旅遊環境也有較高的要求,如不能露宿一些潮濕之地。由於受到自身身體狀況的影響,外出旅行存在諸多不便,因而這部分人外出旅遊的比例也會較小。
3.家庭人口結構
家庭人口結構是影響人們外出旅遊的重要因素。諸多調查表明,大凡有嬰幼兒的家庭,外出旅遊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麵是因為嬰幼兒很小,需要有人照顧。另一方麵是因為外出旅遊攜帶嬰幼兒,不僅影響旅遊享受,更重要的是不容易找到適宜接待嬰幼兒的特殊設施。而對於一些未婚的成年人由於身強力壯,無牽無掛,加之收入因素的影響,外出旅遊的可能性最大。
4.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與人們是否外出旅遊有較高的關聯性。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們精神生活方麵的需求越多,對外出旅遊開闊眼界、尋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旅遊興趣就會越濃,從而影響到旅遊動機的強弱。同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遊客,對旅遊過程中的體驗以及服務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外部客觀因素
1.旅遊目的地的社會條件
旅遊活動具有脆弱性的特點,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諸如戰爭、疾病、地震、海嘯、恐怖活動等都可以影響到旅遊活動的發生,致使旅遊者產生不安全感而不敢前往。如近幾年中東地區動蕩不安的局勢,嚴重影響了本地區旅遊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局勢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成為眾多國家旅遊者選擇的目的地,到2010年,我國已躍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
2.旅遊目的地的可進入性
可進入性直接影響到旅遊者進入目的地的時間和費用。主要是指旅遊客源地與旅遊目的地之間的距離、交通便利狀況以及辦理各種簽證手續的便利程度等因素。旅遊目的地可進入性越強,前往旅遊者的數量就會越多,反之則越少。目前各種旅遊專車、城際列車的開通,更加方便旅遊者的外出旅行,將極大促進旅遊目的地的可進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