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
我國法定假日的發展曆程回顧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增加公眾法定假日。將“五一”、“十一”放假天數分別由原來的1天和2天增加到3天,並通過調整前後周末休息時間,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連休7天的長假。
2004 年2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首屆中國社會發展政策高層論壇中建議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
2005年6月,中央部門發布文件詳細說明增設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節的重要性。
2007年調整國家法定節假日,進入征求意見階段,相繼開展了多方麵的工作,包括開展專題研究、召開座談會以及較為廣泛的民意調查。
2007年11月9日到15日,國家發改委以“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的名義,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等大型網站上就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草案)進行問卷調查。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的方案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網站上予以公布,開展民意調查。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10天增加到11天。
◆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曆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曆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2007年國家法定節假日製度調整方案體現了以下原則: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數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二是法定節假日安排要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三是節假日製度安排要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的影響和衝擊;四是休假製度安排要體現社會公平,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五是法定節假日調整和帶薪休假製度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國民旅遊需求。
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製度調整方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由原來的10天增加到11天,使廣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二是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增強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傳統文化影響力,同時將春節放假的起始時間調整為除夕,更加符合廣大群眾的文化和生活需要。三是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國家法定節假日形成兩個七天的“黃金周”(春節和國慶節)和五個三天的“小長假”(元旦、清明、國際勞動節、端午、中秋),增加了假日的次數,節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四是通過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和職工帶薪休假規定的同步出台,既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旅遊要求,又可有效避免因出行過於集中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衝擊,降低交通、安全、市場、環境、企業經營的壓力,有利於廣大群眾開展假日期間的各種活動。五是國家將同步出台《職工帶薪休假規定》,為全麵落實職工休假權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廣大職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個人生活。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
知識鏈接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問卷調查
1.對於將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10天增加到11天,您的態度是:
□支持□反對□無所謂
2.對於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於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您的態度是:
□支持 □反對 □無所謂
3.對於保留“十一”國慶節和春節兩個黃金周,您的態度是:
□支持 □反對 □無所謂
4.對於將春節放假的起始時間由農曆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大年三十),您的態度是:
□支持 □反對 □無所謂
5.對於調整前後周末形成元旦、清明、國際勞動節、端午、中秋5個連修三天的“小長假”,你的態度是:
□支持 □反對 □無所謂
6.對於國家全麵推行職工帶薪休假製度,您的態度是:
□支持 □反對 □無所謂
7.您的職業是:
□國企員工 □外資企業員工 □私企員工
□公務員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其他
資料來源:http://shs.ndrc.gov.cn
4.帶薪假期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經濟發達國家普遍實行帶薪休假製度。法國是第一個以立法形式規定就業員工享有帶薪假期的國家。它在1936年宣布勞動者每年可以享有帶薪假期至少6天。目前世界各國規定的帶薪假期的情況參差不齊,但總體來說帶薪假期時間長而且集中,因此往往成為人們外出旅遊的好機會,也是開展遠程旅遊的最佳時期。我國早在1994年頒布的《勞動法》中就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製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者,享受帶薪年休假”。但由於缺乏帶有法規性的實施細則和具體的落實措施,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隻有少數地方、少數部門、少數企業實行帶薪休假。目前,我國教師和國家公務員的帶薪假期是比較穩定的,而一般公司帶薪假期的推行取決於公司效益和工作繁忙程度,這就意味著大多數公司員工很難享受到帶薪假期,所以帶薪假期的普遍推廣主要就是要保證一般員工的帶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