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旅遊學的研究方法(1 / 2)

旅遊學科的成熟依賴於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旅遊學涉及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媒體及諸多要素與關係,它們間的調適和相互機製是否符合客觀規律的運行,決定了旅遊業能否持續發展。旅遊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的方方麵麵,對旅遊進行全麵、係統的研究需要多學科的參與,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種適合所有旅遊研究內容的研究方法,旅遊研究方法必然是多元化的。

一、旅遊學研究方法的認識

謝彥君(2003)認為目前旅遊作為一個獨立學科所應具有的特殊的研究方法體係還沒有成型,理論範式單一,研究方法不夠係統。陸林(1997)對國內旅遊地理文獻的分析發現國內旅遊地理研究描述性工作多,低水平重複工作多,缺乏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先進的研究方法,影響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惠紅(2010)指出我國旅遊研究水平相對於其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旅遊研究方法的規範性仍然欠缺,旅遊研究的科學性往往因此受到質疑,存在定量研究的濫用與不恰當使用、定性研究不規範、旅遊研究過於注重為政府或企業服務的行業應用研究,導致對規範研究方法的輕視等問題。

目前,旅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概念闡釋和理論實證兩種方法,前者主要以傳統定性研究為依托,後者主要是現代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貫穿這兩種方法的實證分析包括文獻綜述、間接數據的來源與分析、觀察法等。

二、旅遊學的常用研究方法

旅遊學作為一門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一樣,在對它的研究中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並且要有相應的方法論作為全部工作的指導基礎。學術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論不同,前者是指“一門學科的技術步驟……,後者是指對論證一門學科的概念理論和基本原理的研究,亦即學科研究所運用的科學哲學”。研究方法在應用中為人們所理解的範圍要寬廣得多,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方式、過程和步驟,內部之間存在規律性或邏輯性的聯係。譬如,在旅遊市場的趨勢預測中,可以用簡單回歸分析,也可以用特爾菲法。方法也可以被看作是達到某一目標的途徑,它並不一定具有一般所認為的操作性,而可以是一種想法或構思,但是它可以引導某一件事情走向成功或失敗。

任何一種社會現象的起源和發展,都是曆史演進的過程,因此作為社會現象的旅遊活動需要放到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曆史發展的背景上去探討它的產生和發展的淵源。探索清楚旅遊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背景,是確定其性質和順利解決相關問題的關鍵,而在這個基礎上探究旅遊產生與發展的時空特征,則是確定旅遊現象本質屬性的出發點。通過這種確認,就可以將旅遊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從根本上加以區別,避免概念的混淆。

(一)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與定量研究相對的概念,也稱質化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通過參考有關論文書籍、野外調查等對研究內容作描述性或概念性分析,主要用文字,有的輔之以少量的統計數據。定性研究是研究者用來定義問題或處理問題的途徑。具體目的是深入研究消費者的看法,進一步探討消費者之所以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如果說定量研究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那麼定性研究解決的就是“為什麼”的問題。

傳統的定性方法主要是指通過參考有關論文書籍、野外調查等對研究內容做描述性或概念性分析,即為概念闡釋的方法。並注意定性研究時標準化、精確化等問題,盡量降低研究的主觀性,將主要以統計數據分析問題的文章和對各種定性資料(如論文、網絡資料和報刊資料等)進行內容分析的文章歸為現代定性方法。

1.文獻綜述

學術研究的本質是為了增加人類的知識,通常是以書麵形式即文獻形式反映出來的。因此,文獻綜述是研究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文獻在研究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旅遊行為和旅遊活動具有時空性,沒有在時間軸上的連續研究就不可能尋找出旅遊學科的根本性問題。文獻綜述為理論實證研究尋找出發點,為求真提供了一條線索。

2.旅遊調查

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是一個行為科學,也是一個方法論問題;而怎樣寫好調研報告則是一個將行為科學、方法論與認識論相結合、相統一的問題,這裏有一個從實踐到認識的分析、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這種方法形式多樣,如實地考察、訪問、收集資料數據、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谘詢等,可對旅遊資源狀況、旅遊發展條件、曆史與現狀、旅遊對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及程度、旅遊發展戰略、目前旅遊流特點等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