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旅遊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2 / 2)

對旅遊客體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作為旅遊對象的旅遊景觀、旅遊設施和社會環境與旅遊活動的產生和發展的相互關係,探討旅遊市場的供給能力和發展規律,特別是東道主為招徠旅遊者、發展旅遊業、促進地方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在旅遊開發方麵——包括硬件開發和軟件開發所應做的工作。

對旅遊媒體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在旅遊主體和旅遊客體之間起橋梁作用的旅遊企業,作為克服旅遊障礙的必要條件,在現代旅遊活動中的作用。同時,更要研究作為企業,為更好地服務於旅遊者,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在產品設計(旅行社的包價線路)、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營銷措施等方麵應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另外,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媒體三者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個有機整體中共存,並形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穩定關係。因此,旅遊學還要研究如何使三者之間形成一個協調、平衡的良性關係,從而提高旅遊者的旅遊活動質量,提高旅遊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旅遊學研究的任務

20世紀40年代以前的歐洲,受到傳統的社會科學學術思想的影響,旅遊學對作為社會綜合現象的旅遊活動的研究,是要探討和闡明這個現象的內涵和外延。歐洲早期的旅遊學者,如羅馬大學的馬裏奧蒂(A.Mariotti)認為旅遊現象的研究,是探討旅遊活動的形態、結構和活動要素,從而確定這個活動的性質;稍後的德國學者柏林大學的葛留克斯曼教授(Prof G.Glucksmann)則認為旅遊學是要係統地論證旅遊活動的發生原因、基礎、性質、運行手段和社會影響。

從研究旅遊學的發端和發展的曆史中,我們知道,旅遊學研究的目的或任務是要通過對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的研究,來找出對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的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借以對旅遊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目前,國內外對旅遊學的研究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高度分散與獨立活動。主要由於研究課題各不相同,研究途徑與方法也少有相互關聯之處,其結果導致旅遊學術界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長期形成不了一個可被普遍接受的定義,影響了旅遊研究發展和學科的形成。

(2)重視應用研究而不太重視理論研究。在基礎理論方麵研究涉足者更少,使旅遊研究缺乏方法論,也不能用被普遍認同的基本概念來規範研究的思維程序。

(3)分支學科不斷湧現,建立和發展,如旅遊市場學、旅遊地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資源學、旅遊統計學、旅遊會計學等,但旅遊學學科本身尚未真正建立,思想方法急待發展和完善,嚴重製約了旅遊學研究,也導致旅遊業持續發展缺乏科學支撐體係。

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獨立學科,旅遊學有自己的宏觀研究內容和任務。一些學者進行了論述,如明慶忠(1997)認為主要包括:旅遊學的學科理論基礎;旅遊學的思想方法及具體應用操作方法;旅遊學的學科性質及學科地位;旅遊學的學科體係;旅遊學的發展史和旅遊學的發展應用前景;旅遊發生、發展的條件、製約性及自身的規律性;旅遊的構成要素(行、住、吃、遊、購、娛)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的內在關係和調適機;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之間的關係及其相互製約性和對旅遊發展的指導意義;旅遊運行及發展的規律性;旅遊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作用與反作用的辯證關係、相互調適的生命機製、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部門的矛盾協調等。王德剛(1999)認為旅遊學研究的目的或任務便是要通過對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的研究,來找出對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的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借以對旅遊實踐起到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對旅遊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指導;對旅遊地的旅遊開發和旅遊管理活動的指導;對國家和地方有關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發展的旅遊政策、法規的製定的借鑒和對旅遊者的旅遊活動的正確引導。劉住、申葆嘉(1999)認為旅遊活動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社會現象,涉及社會各方麵諸如經濟、文化、政治、環境等領域的問題,因而在旅遊現象的研究中,除對旅遊現象總體的內涵和外延作出基礎理論的分析外,還需要對上述各方麵的現象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形成旅遊學的主要分支。當前學術界已經探索過或正在探索的分支有旅遊經濟學、旅遊宏觀管理、旅遊地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人類學、旅遊環境與生態和旅遊企業管理等,在這些分支中還可以衍生出更接近應用的次一級分支,如旅遊市場營銷、旅遊地開發與管理、旅遊吸引資源開發與評價、酒店經營與管理、旅行社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