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2 / 3)

"丁亥歲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河東夫人冒死送行,慷慨首途,無刺刺可憐之語,餘亦賴以向壯焉。獄急時,次《東坡禦史台寄妻》詩,以當訣別。獄中遏絕紙筆,臨風暗誦,飲泣而已。"詩中有句:"慟哭臨江元孝子,徒行赴難有賢妻。"當其時,"河東夫人實從,錢公子孫愛年少,莫展一籌,瑟縮而已"。稍後,"孫愛見此詩,恐為人口實,百計托翁所知,請改‘孝子"二字。今本刻‘壯子",實係更定雲"。

謙益此次被急征,河東君上下奔走,使之脫死,耗去許多銀子,先前又巨資葺建絳雲樓。謙益,大宗伯國士,也不免偶有銀兩匱乏之時,如是寧取宗伯原半野堂所藏宋版珍籍,售於書商,絕不肯與石失之交臂,自謂此舉:"腹笥充盈向在,何須函集。"

柳如是對錢宗伯的才具學識亦是萬分欽敬,宗伯"每得文成舉以示柳夫人,當得意處,夫人輒凝睇注視,賞詠終日"。宗伯見如是嬌嗲,往往一笑了之,隨她怎麼樣,自顧讀史去了,不要再聽她諸如"裹中空乏之日,既是石德圓滿之時"的癡語。所幸,錢謙益自是賞石的巨眼,今日尚立於常熟虞山公園內的一隻宋代太湖石,是當年錢謙益得自元代趙孟頫蓮莊歐波亭遺藏的"沁雪石","質純黑,遇雨潤則白色隱起如雪"。

柳如是曠世奇女子,生活習性也迥異於尋常女人,無論春夏秋冬,黎明五時既起,從不貪戀溫衾暖縟,與士大夫、文人過從往來,甚為方便。明季文人都有晨讀日課的書生習慣,寒窗十年養成,終生不改。

錢宗伯古稀之年,身陷狴犴、頌係寓所時,每當曙光微明,齋心向壁,默誦佛經,洵如常日。柳如是不曾想到,自己這一晨起的好習慣,竟奏得獲藏古石之功。

事先,古董商向如是多次提起那方古嶗山綠石,石托原配,許為江南第一綠石,如何高古蒼樸。石藏於一位二品誥命嫠婦宅所,其夫崇禎初年薨於任所,生前建十二峰岩精舍,藏石集一時之盛,均為石中極品。商人言老婦人性情乖張,根本無法商量,兩個字"勿賣!"再去,那就隻有吃閉門羹的分兒了。

商人確信掏不出來,便賣個人情給柳夫人,將老婦人的宅第坐落南翔古鎮告知如是:"若夫人親去,或可商酌。"這可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是一方古雅可人的奇石,更據商人稱曾見石上有刻字銘文,如是聞言豈肯放過。但事不可強求,如是固非奪人所愛之輩,若蒙老夫人恩賜一觀,已是三生有幸,石緣不淺了。

柳如是嫻慧可愛,善博老夫人歡心,深諳敷對貴婦人之道。

崇禎四年,如是十四歲,入吳江故相周府為妾,因才色豔絕,為周府群妾譖攻,幾至殺身,幸賴周母嗬護,力免於死,逐出府第,流落民間。這段生活經曆,唯一可堪如是留戀回首的是在周府結下了奇石情結。宰相府邸是何等豪華奢侈,吉金美玉名畫珍玩,滿目斑斕,少年的如是不屑一顧,偏偏對供置於廳堂廊榭幾案上的奇石怪峰芳心向慕,喜其清峻高邁、灑然脫俗的犖確古風,頗有古高士的風神朗姿,奇石給如是屈辱的妾小生活帶來了些許慰藉。

主人周道登榮身一品,與其同代高官顯宦一樣,具勝情、愛夫山水,功成名就後,雖可歸隱林園,然猶不能久隱於茂林野麓,唯有案頭榻邊的奇石,一慰林泉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