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3 / 3)

雖然周道登不欲以宰相權位,運作石事,但故舊同僚門生弟子饋贈奉敬的奇石,其中大有可列入神逸妙品的天祚美石,豪門富戶人家的藏石,與之相比,頓歸俗類。唯有唐代牛僧孺、李德裕二相藏石行狀,差足同氣。時下石界名公,常思周念西遺石,如今流落何方,尚未見有驚現於當世者。

明朝中葉宰相王鼇所藏一方靈璧石山,現流傳於滬上藏家石齋,石上原有王鼇手刊石銘:"靈山浮磐,狀若貔貅,聲若金鍾,發吾豪興。"無奈"文革"期間,原藏者將此王侯將相的刻字當做昭彰劣跡,刮除磨盡,以表現破四舊、樹新風的革命造反精神。所幸石主體未傷。今日偶一觀之,雄豪衝逸,霍然目開,有龍跧虎踞之勢。下承原配黃花梨木雕樹癭紋托座,據主人雲:"幽暗中觀此石,恍如靈壁石精,令質弱膽怯者,僦然偣聲。"

旅美畫家、書畫收藏家王己千先生乃王鼇嫡傳子孫,曾謁其先祖遺石,倏忽幾代?家山不老!先生於石之前後、左右,顧盼良久,不勝欣慰。

周府藏石足令柳如是洞開石門,攬奇顧異,峻峰幽岩,怡性娛目之外,更令其眼界曠遠,賞石格調卓然高雅,已遠勝於一般窮眼寸光的小玩家藏主。

如是素知寡居老婦,孤燈向隅,暗夜難眠。好不容易挨到天明,大多會束帳離榻。這位二品誥命夫人,韶華已逝,繁華過眼,餘生已無它念,每日天色朦朧即起,唯向蓮台座前、長明燈下,稽首齋心禮佛,祝延介福。如是為拜訪老婦,瞻觀奇石,前一日便驅車到了南翔,住進了友人的私家園林,舊曾為明季畫家李流芳私園——猗園,此番安排隻為方便轉天一早去老婦宅第。

如是清早登門造訪,皆因老人此時精神最爽,最好言事。如是寅時,帶貼身婢女來到南翔太平橋弄。下得轎來,一路走尋李園,弄兩邊高矮不一的破舊民房,窮簷柴扉,路上行人稀少,隔一段路有擔挑賣雲吞的老漢,擻火添柴,湯鍋咕嘟咕嘟升起了熱氣,賣糯米飯團的小女用碧綠的荷葉仔細包裹著亮白的飯團……商販占路兩邊,吆喝著,忙活著。婢女見狀,低聲嘟噥著:"什麼二品誥命,住這等破地方?"如是叱道:"休得胡說。"

婢女下人哪裏知曉明代大官僚、豪紳、富商的大宅四周多預建有出租房屋環繞,府上的仆下雜役也大多居此,宅居再以高牆圍樹,以防兵匪賊盜襲擾。果然行不及一裏,見自漿溜縫的青磚高垣矗在目前。沿牆徐行,來到府前,叩響了大門上的獸頭鋪首。一會兒,響起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有門官老仆發問,如是答:"雲間柳如是,特來拜望老夫人。"門官知如是大名,隔著門縫窺見隻有如是和隨身婢女,就撤了門栓,開門讓進了主仆二人:"老夫人正在佛堂念經。"

如是吩咐婢女在門廳候著,靜步進得佛堂,虔敬輕柔的誦經聲,在檀香繚繞的空間回響,梵音清絕。老夫人脆在繡墊上,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一身素色青衫。老夫人信佛,已多年不穿綾羅綢緞,乃因這些綺羅都是蠶絲織就,有生命的,屬葷,非茹素者所宜。

如是見狀也擇一繡墊,跪在老婦人旁,耳中依稀聽得老夫人在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老夫人念到此處,戛然而止,早有丫鬟攙扶。老夫人已聞下人稟報,知此時跪在佛前的年輕女子正是江南才媛柳如是。老夫人發問:"哪一位貴客臨門?"如是正輕聲接誦:"受想行識,亦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