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牧齋見柳夫人因木假山而追思往事以致心下不悅,便故意插科打諢為之排遣鬱悶,"木頭一根,令人如是悲傷,不妨棄之同外,尚可為薪材"。夫人知牧齋是玩笑話語,眉尖一聳,嗔怒道:"看哪個敢棄!"
隻見牧齋取筆搦管在淳化閣鬥方紙箋上,寫下了"木猶龍"三字。淳化閣紙,厚如銅錢,古色古香,丹青染翰,大家巨擘,偶一用之,落筆既見古意,不讓南唐澄心堂紙。
如是一時不解"木猶龍"為何意,牧齋撂下湖筆,指點著墨跡瀋漓的“木猶龍”三字,述及一段木山逸聞"倘將木假山比之木猶龍,真可謂小巫見大巫。木猶龍者,猶如龍形,體肥癡重,達千餘斤,昔為我朝開國勳臣開平王常遇春自遼東得之。木龍出於遼海,邈不知經多少年,為風雨波濤漱擊衝滌,其形如巨浪跳蹴,似可直逼雲頭,通體波紋橫生。
“遇春喜極,不遠千裏,車輦至京。後王府毀於火,人謂‘木龍炭矣,及發瓦礫,見木龍埋入地數尺,火未傷及木龍,眾皆驚奇,呼為龍"。後又不知緣於何故,木龍鬻於集市,陶庵張岱尊人張大滌竟以十七隻犀角觥易得,進奉魯獻王,乃因誤書龍,犯下大諱,魯獻王堅辭不敢受,遂留於長史署中。大滌辭世,陶庵運回家,傳為世寶。崇禎十年,陶庵延請丁醜詩社諸名公,錫之以名,鍥其異趣。周墨農字以‘木猶龍’倪鴻寶字以‘木寓龍",祁世培字以‘海槎",王士美字以‘槎浪",張毅儒字以‘陸槎"。攬顧諸公品題,當以‘木猶龍"最為切意。張岱則於龍腦尺木之處,勒銘誌之曰:‘夜壑風雷,騫槎化石;海立山崩,煙雲波沒。謂有龍焉,呼之或出。又曰:擾龍張子,尺木書銘。何以似之,秋濤夏雲。"
如是的紛然心緒,此刻完全被牧齋道出的這段木龍掌故梳理平和,由是感歎:
"木龍可謂遇矣!明初為遇春所獲,僅十餘年前又歸陶庵,之於常則為時玩;之於張則為古董。物之今古傳承之序,有由然也。"
錢牧齋向來對夫人點評賞析詩詞文賦、月旦品目古今人物裁量適當,十分服膺,常常拊掌稱善。適才問聽夫人一番"木猶龍"論,牧齋久未作聲,心底暗暗生出對人生無常、晚境堪憂的惆悵,此乃錢牧齋不期然間以"木猶龍"來比附自己一生之行藏高下,不免感慨良深。有兩句特別想說的話,好幾次已到嘴邊,卻始終沒有講出來,隻怕惹得夫人又為之傷感。牧齋凝語,正是東晉桓溫哀木之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在牧齋翁的盡心撫慰下,如是清麗的麵容很快恢複了往日的靜謐怡然之色。錢曾幾人也告辭散去。夫人天生不是一個軟弱傷感的小女人,她情真意切而誌愈彌堅。如是以為奇石獨立不移,千古不變的堅固,正象征著世間永恒的真情摯意。而木假山空所依傍,雖曆重重險惡,依然岌立於世,凜乎不可犯之勢,似可更見如是生稟異質、爽颯英流的精神氣象!即使在國破當頭,多爾袞的鐵蹄喋血江南的日子裏,柳、錢隱居紅豆山莊,每當日在黃昏,柳夫人都會親手燃亮花廳四周的明角燈,聚集晚明的精英奇士,密謀抗清複明的大業,來者中有赫赫聲名的顧炎武、黃宗羲、歸莊、瞿式耜……這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在江山易色的危難中,卻在策劃恢複前明統治的戰事,試圖與虎狼之師的清兵做一番不自量力的搏殺,明知不可為而極力為之!範曾先生十一世祖範鳳翼,《清詩紀事》稱其為“東林眉目”者,固一代諤諤不阿之士。其《柬錢牧齋先生》一詩中有雲:“龍從火出丹才就,劍為理光氣必伸。僅以生還酬一世,猶將讜論答嚴宸。"亦國運蹇促之際,士人相互激勵之詞也。”他們明明知道,一個腐朽的殘暴的明王朝早已爛得無可挽回了,清兵的入侵,僅僅是以一個朝氣蓬勃的、殺人如麻的專製去取代一個病入膏肓、無力反抗的專製罷了。"柳如是亦非雪夜彈劍,一時怒奮,而是不惜投入全部的心智和財力,她將妝奩內的首飾,一件不留地捐給了姚誌卓的神武軍,以充軍費。順治四年,柳如是拖著病弱的身軀,乘舟渡海到舟山海島慰問反清義士黃毓祺的起義軍……
錢謙益欽服夫人的民族氣節,援筆賦詩記讚此番壯舉:
北鬥垣牆暗赤輝,誰占朱鳥一星微。破除服鉺裝羅漢,減損齏鹽餉次飛。娘子繡旗營壘倒,將軍鐵槊鼓音違。須眉男子皆臣子,秦越何人視脊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