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如是想一五一十告訴宗伯,也好讓宗伯教訓教訓錢曾,懲其涼薄無行。可當進得書房,忽然覺得,錢曾所為亦不過是言而無信,為人狂妄有欠寬仁罷了,其欲為人師表,卻失敦實長厚,如此淺薄之夫,何必與之絜長較短呢?!又見宗伯已然心緒不暢的樣子,如是改變了主意,隱忍未言。
一六六二年的春天,錢宗伯的八十壽辰就要到了,錢曾將藏之密篋多年的木假山作為壽禮敬奉。錢曾將此昂貴雅物饋贈錢、柳,懷有怎樣的個人目的,不必勞心去揣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所有親朋故舊饋贈的壽禮中,如是最喜這架木假山。
在壽誕的前一日,給壽翁暖壽時,錢曾就約同幾位宗伯喜愛的江左子弟,用紅綢、絲帶將木假山、石盆裝點得喜氣洋洋,抬至絳雲樓……解開絲帶,木假山一露真容,柳夫人第一眼即為其清聳奇峭的絕世風姿所傾倒!
錢曾抓住時機,不忘賣弄一番,話語中討好如是的成分更多一些:
"閻立本乃大唐丹青聖手,名標淩煙閣二十八位唐朝開國元勳畫像,正閻氏親繪。昭陵六駿——拳毛騧、颯露紫、什伐赤、特勒膘、青騅、白蹄烏的雕刻藍圖,亦出其筆下。傳世偉作《職貢圖》厥為唐代皇家生活寫真,圖中仆役模樣者,雙手捧一嶙峋山峰,其狀正在行進中,‘儒士"睿目,想必早生窺見圖中唐皇貢石與此木假山姿態相仿佛,嵐秀爭奇,難分高下。"
錢曾與柳如是年紀差不多,信為同代人,故錢一向同雲間高士等時賢一起,雅稱柳如是為"儒士",重其諧音相合。錢曾仍在喋喋不休地大讚木假山"雖非帝陵所出,定是唐季王公貴族生前之愛物……"
如是覺出,錢曾若不在此處討個口彩,仍會噪個不停,正值宗伯八十大壽的喜日,隻好適時適意地昌言一番,也不枉木山的峭立奇絕。此時,如是的明眸秀目秋波流轉,由嫵媚而深邃,邊追憶邊說:"此峰木假山,清而奇、峭而雅。由樹成木、由木成山,殆不知經多少年?特立於世,存乎於今。餘觀其莊栗刻峭,有凜乎不可犯之勢,與北宋年間東坡之父蘇洵所藏三峰木假山之右側一峰,意氣相投。
"蘇門三峰,豐神朗逸,惜乎南宋之際,高宗偏安一隅,苟且浙東南,國運頹敗,石運亦衰,業已失佚。所幸蘇洵特為三峰所撰《木假山記》,尚流布於人間,後世方曉,蘇氏三傑竟有此絕代文房清供。《木假山記》借物抒情議理,蘇老泉先自木假山之本的幼樹起筆,由樹木至木假山層層推演,遭遇頗多。其中最幸者‘出於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所薪,而後得至乎此"。若此之三峰木假山,為蘇門蒐集,奉為廳堂間絕塵妙設,何其至幸!焉知三蘇仙逝,峰亦飄零,迷失蹤跡,或又為樵夫野人之所薪?究其幸與不幸哉?唯木山可知!"
錢曾聞如是一通"木假山論",內中欽賞她的博學強記,其所論要,緊扣宋賢蘇洵"木假山記",別有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