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3 / 3)

錢曾風流才子,平生所好,無非是兩樣,善本、美色。順治十三年,錢曾納一陝籍美妾,將要擇日過府成親時,錢曾父錢肅毅病故,服喪期,婚嫁皆停。小妾一時進不了錢府做如夫人,便整日纏著錢曾,要錢帶她回長安探親。錢曾也想出去散散心,此前沒有去過六朝古都長安,正好一覽大小雁塔,三日後,便買舟西行。經蘇皖魯冀豫,一路上錢曾戀情於山水美色,優哉樂哉,一月後抵達長安。

多年來,錢曾每到一處,必到當地的古玩書肆,尋購中意的古物善本。錢曾正法眼藏之,落不下好東西,眼光一遛,許多孤本善本是在漫不經心地隨意翻閱中覓得的。錢曾真應寫一本《求書敏求記》或許比他的《讀書敏求記》多些趣味。錢曾所著《讀書敏求記》是第一部研究版本目錄的專著,傳世後,開創了清代學者注重版本、編撰善本書目的風氣,確定了鑒定古籍版本以書質品相等物質形態及雕刻風格等外在形式來裁量的標準。《四庫提要》評其“述授受之源流,究繕刻之迥異,見聞既博,辨別尤精”。

錢氏小妾家在長安阿房宮遺址附近的平民區,她的父母還在蓬門草戶地過著尋常百姓的日子。到長安的當天,錢曾就去了小妾的家,見了她的父母雙親,送上蘇省幾樣土儀,撂下五十兩銀子,匆匆聊了幾句。兩位老人濃重的陝西腔,錢也聽不全懂,而錢的一口江浙官話,老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杌凳沒有坐熱,錢曾就起身告辭了。小妾也隻好紅著眼圈與父母話別,跟著錢曾住進了仕籍長安的同窗好友王選宅中。

三進院的大宅子,王選騰出了一進,特意盛情招待錢氏。晚上接風宴,自然免不了請幾位長安城內的名紳勝流作陪,別是一番雅集的盛會。城內的晚輩學子,早聞錢曾大名,不約而陰紛紛前來拜見這位詩壇的俊傑,皆欲沾慨幾分來自文風鼎盛的東南名士的儒雅才氣。

一位去年剛得了諸生功名的厚道小夥,滿臉的靦腆之色,在一位名聞鄉梓的研輪老手——萬曆年間的老翰林引見之下,拜揖了錢曾,說一口錢曾完全聽得懂的陝西官話,朗朗誦出了幾首錢曾早年隨宗伯學詩時的七律。錢曾大為快意,不承想兩千裏外竟有這樣一位如此仰慕自己的青年學子,不啻他鄉遇故交,於是非要即席收為弟子不可。這時,王選身邊主人席位上就座的一位須發皓白、神情端肅的老人,意欲站起身。王選恭恭敬敬地扶住老人說:

"孔老先生,請就座,請就座。晚輩謹遵教喻。"環坐者隻有錢曾尚不知老人是誰,但他一看王選持禮甚恭的樣子,及與老人說話時的口吻,一下子猜出了定是孔子後代孔貞運。

明末衍聖公後代緒繼南北兩宗,山東曲阜為北宗,陝西長安為南宗,南宗的一脈,即孔貞運一門。孔貞運,字用行,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錢曾起身致禮:"先生在上,弟子失禮,萬望博士恕罪、恕罪!"老人揮手示意他坐下,遂緩緩言道:“先聖曰:‘有教無類。"我朝文風熏蔚,故兩江俊彥,方能不憚千裏之遙,收我三秦子弟為徒,令老夫十分快慰,還請學士嚴加教喻,‘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

孔子後代,所言果然不同凡響,引經據典,終不離儒學要義。錢曾起身拱手致謝,並高舉酒杯,祝老博士克紹聖緒,福體安康!滿桌的縉紳耆宿又為錢學士提攜眷顧後學的盛情嘉意,頻頻舉杯致謝!

錢氏已然喝了不少西鳳老酒,胸腔中早有熱力上湧,臉色卻是越喝越白,小妾看得最明白,輕輕拉了他一把,小聲勸他"少喝幾杯了"。錢曾醉意醺醺,早已看不清小妾的粉麵究有幾分精致了,口中連呼:"斟滿,斟滿,莫使金樽空對月。"小妾見他真醉了,便去奪他的杯子。錢曾閃過,來了青年時的豪興:"曾與眾君今宵痛飲、痛飲今宵,浮大白、浮大白、浮一大白,恰似長鯨吸百川!"貢生小夥兒看得眼都直了,深羨前輩風流,今生恐難學得像,把錢曾的酒話都一一記在心裏,回去後當夜以端楷書體恭恭敬敬地錄在竹紙小簿上。對錢曾慨然收他為弟子一事,深信不疑,激動了整整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