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3)

送走李存我後,柳如是登梯上至絳雲樓二層,有一架用綜繩拉拽著的斜梯搭在最頂一層的閣樓天井沿上。天井是江南濕地建築用以通風換氣兼具采光的一種古建格式,閣樓留有寬達四尺的帶狀環繞空間,橫鋪一層地板,東西南北四方都有推窗垂簾,一般人家都當做堆放雜物什件的倉房,如是卻另派用場。

自人絳雲樓那天起,如是即遣仆下清理潔淨,以後經年累月日日擦拭,閣樓地板早已顯出自身的木紋。如是得閑便會手腳並用輕盈地攀上,推窗一覽錢府園林全貌,遠眺虞山的最色。這會兒,她會親手"靜掃一室,用博山爐爇沉水香,香煙縷縷,直透心竅,最令人精神凝聚"。樓前不遠處園圃中一座大理石須彌座上有隻巨石,俯瞰之下,巨石如虎蹲鳳閣般跧踞其上。自上而觀之,最具風致,易見石孔洞穴,嵌空靈透,似可接納萬千氣象。

如是緣梯而上,泰半為覽觀此石。石一人多高,信是五代時大畫家董源遺石,不知曾經幾代藏家雲煙過眼,後由錢宗伯故舊門生相贈,植立於絳雲樓前,世稱"小昆侖"。

錢曾亦喜此石,屢屢言說柳、錢,欲請雲間摹石高手鑿石刻銘,鍥誌石緣。如是起初未加理會,後見其囉唆不停,不得不直言辭拒:"先賢大家,畫壇巨擘董淑達遺石,貞明而幽奇,原為公結構山石妙本,今錢園有幸供置,是為至德,寶之、護之尚恐不及,豈可妄綴石銘!"說罷一拂博袖,款款而去,邊走邊吟出兩句琴偈,小刺錢曾一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絳雲樓傾圮後,園圃不久淪為荒園,"小昆侖"石淹延歲久,杳無蹤影,以致世間鮮有人知。董源是與南唐中主、後主同時代藏石大家,曾南唐中主李璟,官北苑使,故世稱北苑。

清代畫家周棠,字少白,號蘭西、蘭白,山陰人。寫意花卉酷似青藤、白陽,山水師法二石。晚年一八六零年後,專事畫石,各種皴法,隨心所欲,輪困磊砢,洞竅玲瓏,與戴熙有"南戴北張"之譽的山水畫大家、大學士、文達公張之萬稱周棠畫石清代第一。少白飽具眼福,同治年間,不知其於何地,曾親觀"小昆侖"石,興致所至,常摹畫"小昆侖"。

甲申年夏,摩石精舍雅藏周棠奇石鬥方八幅,原裝老裱四條屏,每條兩幅,八幅中竟有七幅輟長跋,說盡石之妙趣。其中一幅赭石淡墨,少白行書跋曰:

"北苑有‘小昆侖"石,高五尺、逕四尺,嶐然擁土,岩穴空明,惜無誌款,不知為何代物?蘭白擬作。"

釋讀少白跋文得知,當其五代南唐時,董北苑得,此"小昆侖",即為古石,董之前,迷不知究為何人於何地供養。

透過絳雲樓柳如是書房的冰紋格窗,隔著一道月亮拱門,又見一石插石欄中。此石更是大有來曆,石格之高,係朱勔花石綱所遺,時有越中第一石之譽。徽宗後,曾為詩人陸遊所藏,明季歸董其昌,柳如是得於董氏舊園。此石磊塊正骨,不以靈譎波詭傲睨人主。窋咜數孔,疏爽明易。如是擬照董其昌玩石家法,石後仍植剔牙鬆一株,"辟咡負劍,與石意相得"。

十日後,李存我所書《絳雲峰》楠木匾製好,高高張懸在椒牆齋壁間。五尺橫匾,石青填字,朱紅潤章,光彩奪目。"絳雲峰"三字沉雄豪宕,才情逸氣噴薄而出。文玩古物,如欲盡出古意雋昧,須精心調停、擺置,座架案幾不可或缺。李笠翁在其所著《閑情偶寄》一書中早有精論,於此道,如是更為精擅。

絳雲樓上下兩層,大堂花廳文房閨樓間的古物擺放,在如是調理下,元不雅韻盡出,即在最適宜之處,擺放最適宜之物,留有清曠,簡明疏透。如是格外喜歡陳眉公繼儒先生所撰《小窗幽記》卷七"韻"語:"文房供具,借以快目適玩。鋪迭如市,頗損雅趣。其點綴之注,羅羅清疏,方能得致。"

絳雲樓中各類奇石的供置,更見機心。單是一架木假山擺在何處為佳,如是會遐思多日,宗伯見狀往往笑她,"冬哄甚矣,何如隨興擺放,愈見瀟散之趣"。一旦如是選定了位置,奇石矗然而立,宗伯再往觀之,亦覺妙甚!此中之深雅,蓋非淺學者可窺其堂奧。

當代藝林巨匠範曾先生於此更有高詣妙論:

"雅舍平居,切忌堆砌古物,以顯奢靡,概當刪其腐習,益以新格。餘喜明人風格,得瀟散放浪之趣義,一字一畫一石一鼎,殊不多備,頗似隨手懸寘,實則索心善調,刻意向為之。今觀歐西法京巴黎女子仿佛明乎此意,衣飾清雅,平談無奇,僅一巾一簪,即見其楚楚風韻,饒有別致,點綴之妙,恰至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