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奇石收藏家玄岩先生,閑坐在大廳沙發上。次公明清家具盈屋累室,椅、榻之屬,亦頗多佳構妙設,此公卻始終摯信西式沙發不可或缺。他信手翻閱著剛剛郵寄來的巨瀾拍賣公司二零零一年秋季中國古董珍玩拍賣圖錄,翻至第零一六號明代靈璧石山子,老紅木底座,底價十五萬至三十萬元人民幣這一頁時,眼前頓時一亮,定睛細觀,不禁大驚"這絕對是一方流傳有序,輯錄於古石譜上的奇石。對,一定是刻於大明永樂《奇石譜》上的那方唐代遺石。"此石明代中期為鬆江府林家收藏,林有麟集為"青蓮舫第陸拾石",明末再傳至絳雲樓,柳如是特篆石銘"絳雲峰"。
玄岩太熟悉這方最早為唐代李德裕平泉山莊的藏石,幾年前他在京都潘家園古玩攤上一堆黴破不堪、卷角缺頁的古舊書籍中偶然拈得一冊《奇石譜》,大喜過望。此書因梓印甚寥,即今日古籍版本學家,亦多不曉有此書。《奇石譜》錄漢以降至明各類奇石峻峰八百方,注釋詳備,配以白描線圖,以龍眠法出之,分外傳神,有今日照相攝錄術所不能及者。玄岩激賞為天下第一等奇書。是譜輯錄古石神品有幾多峰巒、岫洞、坎拗、皴皺、雲窩月竇、刻銘鍥章,玄岩均一一嫻記於心,憾不能一覽廬山真貌,常遙岑遠拜,參敬石靈。尤對有麟"青蓮舫第陸拾石",喜愛有加,相傳此石明末傳至絳雲樓,如是得石經曆奇異,其後,石之際遇更奇,屢見於史籍記載的絳雲樓那場大火,祝融作祟,樓石俱焚。難道餘燼之石,又如鳳凰涅槃般再生了嗎?抑或是世間真有一模一樣的兩塊石嗎?這顯然不可能,天公造物,鬼斧神工不可方,恰如世間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看了東西再說吧。"事不宜遲,玄岩當即驅車赴京。
兩小時內,來到都會賓館多功能廳拍賣預展會場,徑直走近展示石山的玻璃櫃前,囑巨瀾工作人員取出,放在絲絨托盤上。事後,玄岩告訴同好石友,隔著玻璃,尚未上手,己斷定是那方唐石無疑。他幾乎屏住了呼吸,托石在掌,手頭沉實下墜,當為浮磐山所出,石質細密,又經千年人間精氣薈萃,摩挲盤玩,包漿沉著黝黑,間發黃白石脈,雅光鑒人。峰皺石褶,仍似《奇石譜》中白描線圖所繪,毫末未損,比起永樂年間石庵公線描此石時,又平添了許多蒼然古意。再審觀石背、石底,卻不見一字一章,人為動手斧鑿痕跡明顯,顯然石背、石底曾經修琢,皮亮老舊自然,非新工所為。
玄岩驚詫之情絲毫不遜於初賞此石時帶來的巨大欣悅。石正麵、石頂無疑是那方唐石,卻迷惑不知被何人、何地、何時將銘文、刻章剔磨?所為何由?石自唐至明,迭經四題,"有道"、"疊翠"、"青蓮舫第陸拾石"、"絳雲峰"今一並蕩然無存。明末琢製紫檀雕流雲紋台座,也換成了清作雙層帶束腰紅木台座。古石之上,疑雲彌漫。自柳如是絳雲樓藏石至今,三百多個春秋嬗遞,時代風雲變幻無際,石亦必裹挾其間,聚藏著多少傳奇故事,發人幽思冥想……
二十世紀最後一個細雨瀟瀟的江南梅雨時節,蘇州第十中學(原江寧織造府)校園內,已在一泓盈盈綠波中矗立了三百多年的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瑞雲峰,於陰雨晦明中,變化著絕世風姿,或嶙峋峻朗,或蓊鬱空翠。愛石、玩石的藏家、石友,自可覓到與其精神契合的靈岩神穴。
一位穿著一身墨藍色VERSA西裝,未係領帶,內套一件半高領也是墨藍色薄羊絨衫的老人,在雨中池畔,已盤桓盼望了一個多時辰。聽任柔風密雨撫濕花白的雙鬢,西服被雨絲浸得已變成沉悶的黑色。學人見之,多以為奇,投以疑惑詫異的目光。老人似乎根本沒有覺意這些,藍色的眸子分明閃爍著晶瑩的淚珠。"好雨!好雨啊!"這陣陣春雨好似灰暗色的天幕裏隱藏了一架定時的播雨機器,時斷時續地播灑了三天。三天前,老人乘坐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班機,飛越太平洋,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跑道一望而去是一片雨洗的光鮮,兩旁的草坪,蒙茸滴翠,透過舷窗,老人用略帶上海口音的中文,吟出了一句中國古詩:“細草濕流光。”翌日,老人不顧羸弱的病體,來瞻觀瑞雲峰。此雨淅淅瀝瀝一直未停,難怪老人心下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