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自序(2)(2 / 2)

柳如是、錢謙益才氣衝天,名媛高賢,風流蘊藉。虞山的暮歌正是人間的曠世絕響!我仰慕古賢的絕世風華,我傾慕柳如是,我要為她寫下點什麼呢?是寫豔名四播的柳如是,還是寬衣博袖身著儒服的柳儒士?抑或是她的美貌才情、豐富多彩又坎坷多舛的一生?長久的思考,我能肯定,倘若我能從柳如是的生活點滴中,找到某一點,由點入麵,由淺入深,那麼柳如是在我的筆下,未嚐不能活了起來!前麵已說明寫作《柳如是與絳雲峰》的靈感,首先得益於先生“蒙地掘甕”的妙思,亦即二零零一年翰海春拍的那方靈璧古石。柳如是將在我的筆下成為明代最富才情的藏石鑒賞大家。於玩石一藝,她甚至多少有點看不起大名鼎鼎的米元章,她對米公以石易宅的舉動,嗤之以鼻,以為是研山一去,米公石緣散盡。米元章"皺、透、漏、瘦"之賞石四要素,她亦覺不及蘇東坡加諸一字之"醜"石論。她提出石最應體現一個"清"字,"清須清而婉雅、清而靈俏"。這便與百年後清代鄭板橋提出"石醜當而雄,醜而秀"的賞石理論,桴鼓相應。

其實生活中的柳如是,確對日用器物、文房陳設十分考究。據石瓠"濮仲謙江千裏條"中記,柳如是曾得竹雕聖手濮仲謙親製弓鞋底板,一時傳為江左風流佳話。

錢謙益特為柳如是建的絳雲樓上,可見靈璧等美石的清供,觀其地位可與一代鼎彝位置一堂(案:範鍇華《笑廎雜筆》)。

在學生筆下,秦淮八豔之一的奇女子柳如是,精諳石道,石名之大不在明代藏石大家《素園石譜》的作者林有麟之下,皆為有明一代最會玩石,且有精絕藏品的賞石大家。對柳之推揚,最可彰顯古老石藝之深雅。

《柳如是與絳雲峰》幾易其稿,最終潤色之後,曾函寄巴黎美鬆白蘭別業,遙祈師裁,榮蒙首肯,愧承先生親筆修改,方始甫定成書。權作傳倫近年來所思所學的一份答卷。

物欲橫流,世事紛紛擾擾,若言傳倫尚可潛心於書房,挺經研古,讀書寫字,自饒其趣,皆恩師所勵。近年來,弟子筆耕不輟,小可拙作能人大師法眼,更蒙嘉勉,"文佳撫掌",弟子欣納。一言豈獨興邦,先生此一言已然改變傳倫一生之命運,弟子欲不誇為己之大幸其有幸哉?!

本書行文之楔子,如上所述,乃二零零一年,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成功拍出的那隻案幾靈壁石山,雖然價格不過十幾萬元,已是當年古石成交之天價。不過八載光陰,二零零八年香港佳士德拍賣會上,每隻幾十萬港元算便宜,一百九十多萬的"逸雲峰"到三百八十多萬的"玉山璞"絕不稀奇。然此不足四百萬之貲費,仍舊遠遠未能體現古石應具之價值。四百萬元,時下經濟,可買得一套大房,與宋賢一石(硯山)易下海嶽庵,毫無可比性,海嶽庵殿堂亭廊,曲徑通幽……那是何等規模!誠然此行非彼石。至今,憾未發現如硯山般奇絕之石。據專業人士預測:二零一零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某一件書畫的成交價格,將達十億元人民幣之巨!聞之令人感奮之餘,不妨遐想硯山或有類硯山之石,或可重現於盛世。

奇石,不世出之奇石,古代高賢案幾之上的絕塵妙設,流落人間的補天靈石,正不必成為世人青睞的富貴載體,亦不具普世收藏之意義。供石供的是古韻不是富貴,一脈相承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她所折射州的人文精神,永遠是文房中那一盞下年不滅的明燈。

是為序。

摩石精舍主人張傳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