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位,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複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譯文
廉頗是趙國的良將。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率趙國兵討伐齊國,大敗齊軍,攻取了陽晉,被任為上卿,以勇氣聞名於諸侯。藺相如是趙國人,是趙國宦官首領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事,派人送信給趙王,情願把十五座城池給趙國,以換取這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及各大臣商量:要是把璧給秦國,秦國的城市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了;要是不給吧,又擔心秦兵的到來。計策商定不下,征求能夠出使去答複秦國的人,沒有物色到。宦官首領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答:“我曾犯罪,私下打算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勸阻我,說:‘你憑什麼知道燕王可以投奔呢?’我告訴他說:‘我曾隨從大王與燕王在邊境上會見,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從此事知道可投奔燕國,所以想去燕國。’相如對我說:“趙國強大而燕國弱小,而你得寵於趙王,所以燕王想和你結交。現在你是失寵於趙而逃奔燕國,燕國懼怕趙國,勢必不敢留你,會把你拘捕起來送還趙國的。你不如解衣露膊,把頭伏在鍘刀上去請罪,這樣就能僥幸得到赦免了。”我聽從他的話,大王也施恩赦免了我。我個人認為這個人是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於是趙王召見,問藺相如:“秦王以十五座城池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給他?”相如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不可不許。”趙王說:“如果拿了我的玉璧,不給我城池,怎麼辦?”相如說:“秦用城池請求換璧而趙不同意,理曲在趙國方麵。趙給予玉璧而秦不給城池,理曲在秦方麵,權衡這兩種做法,寧可答應秦的要求,使秦負理曲的責任。”趙王說:“誰可以出使呢?”相如說:“大王果真沒合適的人,我願捧璧出使秦國,城歸入趙國那麼璧就留給秦,城若不歸入趙國,我就把和氏璧仍舊完整無缺地歸還趙國。”趙王於是就派遣相如捧璧向西出使秦國。
秦王在離宮章台接見相如,相如捧璧呈獻秦王。秦王大喜,將璧依次傳遞給姬妾和左右近侍觀賞,左右都高呼萬歲。相如看秦王無意把城償付給趙國,於是上前去說:“璧上有點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還給相如,相如手拿著璧,退了幾步站定,把身子靠在庭柱上,怒發衝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璧,使人送信給趙王,趙王把群臣都召集來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心,仗著強大而用空話來索取和氏璧,償付城市恐怕不可能。’商議不打算給秦國玉璧。我認為平民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騙,何況大國呢?再說因一塊玉璧的緣故,觸犯強秦的歡心,不可取。於是趙王就齋戒五日,派我捧璧出使,呈遞國書於朝堂。為什麼呢,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所以這樣畢恭畢敬。現在我到了秦國,大王在一般的台觀之間接見我,禮節極為居傲,得到玉璧後傳給姬妾觀看,並讓近侍之臣玩賞。我看大王無意償付趙國城邑,所以我又把璧要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今天就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相如手持玉璧,眼斜看著柱子,就要往柱上撞去。秦王害怕他撞壞了玉璧,就連忙賠禮道歉,再三懇求相如不要如此,召喚管理版圖的官吏來查看地圖,在圖上指出從這兒到那兒的十五座城池劃給趙國。相如估計秦王故意裝作要把這幾座城償付趙國,實際上趙國是得不到的,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害怕,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日,備大禮相迎,我才敢獻上玉璧。”秦王考慮再三,認為終究不可強奪,於是同意齋戒五日,款留相如住在廣成客館中。相如考慮秦王雖然齋戒,必然背約不償付城邑,就讓他酌隨從穿上粗布衣,把和氏璧藏在懷中,經由小路逃走,把玉璧帶回了趙國。
秦王齋戒五日後,於是在朝廷上設九賓大禮,延請趙使者藺相如。相如到了,對秦王說:“秦自繆公以來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過堅守信用恪守條約的人。我實在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此刻已到了趙國了。況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隻須派一個使者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捧璧來秦;現在以秦國的強大而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豈敢留下玉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罪當誅殺,我願接受烹刑,希望大王和群臣仔細商議吧!秦王與群臣麵麵相覷,發出一片唏噓之聲。秦王左右的侍衛,有的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乘機說:“現在殺了相如,終究不能得到玉壁,而又斷絕了秦、趙的交情,倒不如就這機會好好款待他,讓他回趙國,趙王難道會因一塊玉璧的緣故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相如,完成大禮,然後讓相如回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