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5章 :星空老和尚舊話(2)(2 / 3)

十四、寒石寺的整修

下麵談談寺院的整修。

現在的客堂最初叫“心靜樓”,是1981年春季動工興建的,兩層混合結構,三間,為古刹式建築,初擬上層為僧眾寮房,下層為茶室。後來生活區建成後,上層改為服務部辦公室,樓下曾做過小賣部,為遊客購物提供方便。是主管宗教的於玉崑做部長時同意支持我領頭建成的。

1984年建了一座鍾房,三間磚木結構,開始那地方是個荒地,原址為清末陳夔龍所修之客廳。於玉崑部長讓我寫“碑廊”兩個字,讓通如寫“鍾房”兩個字,建鍾房時通如還健在。就是現在掛著四個大鍾的鍾房。通如就留下了這兩個字,字匾我把它裝好金,懸在鍾房裏壁,能看得到的,免得風雨剝蝕弄壞了。鍾房與“心靜樓”同期施工的。並把巡撫程德全所書的雍正禦碑移置立好。

這一年,我又從靈岩山寺請來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鐵羅漢像,次年,建蓮台並給羅漢裝金,安放在大雄寶殿兩側。

1982年,在山門北側空地,自籌資金建成一座麵積二百三十一平方米,二層混合結構三間的霜鍾閣,辟為茶室,現也作素齋館對外服務招待。

1983年秋,重塑釋迦大佛及迦葉、阿難兩尊者像,大佛高五米,用樟木塑雕而成,式樣仿宋式,一並雕製出水式蓮座,新砌石鋪,殿前丹墀加座四周漢白玉欄杆及七寶如來石幢,新砌漢白玉永久式鐵羅漢神台,連接兩側長廊,使之前後貫通,連成一氣。

1984年夏季,整修五百羅漢像,特聘工匠,逐一鑒別整修,剔除非羅漢像,又從西園補請四十四尊,圓滿了五百尊羅漢數,安置在羅漢堂南北。

1985年,藏經樓原建築十分簡陋,年久失修,幾度出現險情,我向國家旅遊局申請撥款五十萬翻建。規模較前有所擴大,上層稱藏經樓,下層稱寒拾殿,將暫置於客堂的寒山、拾得像移供其中,南北牆上嵌置南宋張即之手書《金剛經》刻石。設計時為五間,後規劃部門把樓上改為三間,殿之兩翼現辟為圖書館藏書。

1986年,建成鍾軒,現僻為字畫等工藝賣品部,以彌補南部建築稀疏之缺。是典型的書齋建築,是李棟林做宗教處長時做主造的。同年重砌天王殿、彌勒、韋馱神台。

1988年,重塑彌勒佛像(脫紗),韋馱重新裝金。同年秋天,動工興建生活區,以解決僧眾修學等活動用房,計劃建築麵積六百七十平方米,造價二十二萬餘元。征用原楓橋小學一千七百八十平方米土地。

1989年,生活區建成,占地五百八十五平方米,建築麵積七百五十平方米,辦好了土地征用相關手續。建成寒拾亭,五百羅漢重新裝金。計劃修建聞鍾亭,並發心籌建普明寶塔。

1990年,鍾樓修複,聞鍾亭翻建混合結構,建築麵積十三點六平方米,新建公廁磚木結構,建築麵積七十平方米,圓滿完成五百羅漢裝金。

1991年,新建配電房,建築麵積五十八平方米,造價一萬餘元。11月重建售票房及聯防值班室,麵朝南,建築麵積六十二餘平方米,維修素齋館,改造廚房間等,建築麵積三百零八平方米。

1992年,大殿改鋪小金磚,改建寒拾亭,造價三萬餘元。同年9月21日,普明寶塔奠基破土灑淨。

1993年,大殿四周石工重砌,增設北圍牆內假山,重砌北圍牆,修繕電氣線路等共花去約二十萬餘元。改建羅漢堂,建築麵積二百八十平方米,造價五十七萬餘元,“羅漢堂”的字橫匾是請已故的茗山長老所書。購楓橋北街房計一百二十平方米,計三十二萬餘元,另置二百八十六平方米,現用作上客房。

現在的弘法堂,是日本人出的錢,大概出了約二十萬人民幣,緣起是為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而改建的——這裏原來是觀音殿,“文革”後曾供過部分羅漢像。1993年,日本愛媛縣鬆山市中日友好奉讚會鑄空海大師銅像贈送給寒石寺。空海曾為遣唐使到我國,經過寒石寺,後在長安青龍寺拜師學密,並鑽研中國詩文繪畫,兩年後回日,成為真言密教的創使人,才藝多有建樹,書法造詣極深,被譽為“日本三筆”之一,諡號“弘法”大師。據記載,空海來唐時,曾遭颶風襲擊,出入驚濤駭浪。我想空海是日本僧人,是中日友好的先驅。日本人要求隻供空海像,還要寫上“空海堂”。我認為不太合適,認為鑒真是去日本的,玄奘是去印度的。他們三位高僧在弘揚佛法、促進人類文化交流方麵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於是就萌發了一堂供奉唐代高僧玄奘、鑒真和日本空海大師的法像。後來就寫信去北京,請示趙樸老,還是趙樸老有智慧,認為空海大師有過諡號為“弘法”,趙樸老就定下來,並手書“弘法堂”三個字從北京寄過來。於是就特拆建成三開間敞亮的殿堂,又陸續塑好鑒真、玄奘兩位高僧的法像一並供奉。我特意撰柱聯一幅:“弘法遠分燈六渡鑒真蓮座去,承師親灌頂八傳空海密宗來。”

空海堂建好了,又是重新造過的,北麵原是通如、昭一住的。原來的齋堂,曾被附近居民把瓦都偷掉了。97年重新翻造的,有為帶頭幫忙,徹底拆掉,重新翻建。缺點是方向不是一字型,與大殿、藏經樓、天王殿不是一條中軸線,不是太正軌化的。******時,大殿裏麵鋪的是耐火磚,後來拆掉了。

1994年,購空白土地二百一十平方米及民房,總建築麵積二百六十平方米,計人民幣二百三十萬元;修楓江園用去三十萬餘元;配楓江園、常樂池、塔院橋等,具足亭、台、樓、閣、榭、池、湖、石等等園林景觀。整修鍾樓、藏經樓、走廊,修複宋代佛像、磚刻等。12月24日,普明寶塔金色塔刹安裝儀式在上午八點舉行佛事活動,九點我接通電鈕,重約一噸的覆缽向塔頂徐徐上升,約十分鍾,覆缽順利到位,參加者有各屆人士,報社電台記者等三十五人。我向南京金線金泊廠廠長李寶祥贈送了“龍鳳金泊,唐塔生輝”的條幅。

1995年,楓江園、常樂池、花房改造,普明寶塔塔院建成,全年用於基建費用約六百萬元。2月23日,唐塔主體及塔刹驗收通過,所有材料歸檔。7月29日,普明寶塔封頂。

1996年,寶塔基本建設、塔院工程全部結束,比年初預算的時間提前兩個月;角樓、石橋、回廓、水池、草坪等一氣嗬成,和諧統一,水電、消防同步到位;輪廓燈、聚光燈全部安裝就緒;塔院還安裝了電視監控裝置,總支出近七百萬元。

1997年,購房、裝修、老齋堂及生活區改造、大殿鋪方磚、塔院碑廊等基本建設用款五百二十二萬餘元。1998年,修建念佛堂,改建下水道,澆鑄銅獅四隻,刻“聽鍾石”,塔院增加二十四塊字畫碑,改進鍾軒等。

1999年,普明塔院新建碑廊,我寺親自去南京等處請來費新我、謝孝思、仲貞子和武中奇等等知名書畫家,落實刻碑大小共計八十七塊。銅獅子落座石、大殿屋頂倒塌修繕、翻建素菜館、購置電腦、搬遷安置裝修檔案室等基本建設共花去五十六萬餘元。2000年九月,大雄寶殿屋麵搶修完成,並通過工程驗收合格。

但也有很多遺憾。趙樸老曾來過寒石寺兩次,曾經寫過“筆下功德”,後來沒了;日本有個書法家寫了個“雪柏霜篁”也遺失了。那時因為偏重在家人管廟,和尚不太定心。和尚漸漸多起來了,我寫毛筆字結緣也給常住弄了不少錢。門票好起來了。

十五、造普明寶塔、造方丈室是個矛盾,我鐵下心要建寶塔

下麵重點說說建普明寶塔事件的經過。

有了鈔票,經濟好些了,身體也好了,91年到日本去了一次,寒石寺院原是有塔的,全寺都整修過。寶塔的地方過去是個學校。是市長賈世珍、方明他們同意寒石寺擴造,計劃遷學校,後來人事調動,口頭上沒有文件材料,不承認了。寒石寺卻買了好些木頭,堆置在那裏。風景區就叫服務部寫檢查,讓他們造好,送給和尚用。我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生怕拈不清爽。我一直擔心這事,有次政府開會,我要求政府不封閉寒石寺,檔案裏有,景區說不會把寒石寺關在裏麵賣票的。

景區的人叫楚光過去吃飯,我有病沒去,他吃飯回來後,計劃中塔院東西就縮小的二十公尺。楚光是安上法師調過來的,現在還健在——我後來還深深為楚光惋惜,太不懂事了。

????造寶塔、造方丈室是個矛盾。上麵的領導說要我造方丈室,說已批了報告報到省裏去了,要造寶塔,還要讓他們把報告轉回來,多麻煩。我要求造寶塔,不造方丈室,我福報小,有一張一尺來長的單床就足夠了。寶塔裏供佛,供菩薩,普利十方法界有情眾生,我決定要求不造方丈室,上麵隻要有哪個方麵的領導來,我就叫我要造寶塔啊,我要造寶塔。

1989年10月,得知趙樸老因公到上海,我立即趕往上海去請示趙樸老。趙樸老說好,問有無根據,我說《寺誌》“平江圖”有寶塔;就是《寒石寺誌》上說,寒石寺舊為妙利普明塔院,有塔;另南宋昆城“平江圖”繪有寒石寺塔,也有塔。根據是可信確實的。趙樸老問建塔資金從哪裏來,我說我和尚化緣自籌,沒有問題。趙樸老微笑同意了。家裏雖然也有人不和心,但安上同意,明開同意。中央、省市來領導,我就叫我要造寶塔。昆城市宗教局有領導來叫我談話說,星空,你丈室不造,要造寶塔,可我們已報到省裏立了案,還要撤回來重新立,又要跑好多趟。我聽不上耳,鐵下心要建寶塔。

建塔,趙樸老答應了,趙樸老在北京,管不了昆城的。宗教局不幫我說話。昆城市一位叫黃銘傑的副市長,有次生病住院,我就趕緊到醫院看他,彙報情況。彙報寺誌、寒石寺的有關曆史,都與建塔有關連。我說現在國家國泰民安,舊政府曆朝曆代都沒有一個人提出過重建寶塔的一個字來,現在我要造塔,歸功共產黨,不向政府要一分錢,昆城東南北三方都有塔,就獨西方無塔影,政府何樂而不為,請您市長發大慈心,坐起身來,大筆一揮,批了,百病消除。後來我不斷去看他,終於批下來了。原來我找對口了,黃銘傑副市長正是分管建設的——我後來才知道的。他的批示是:“建塔是千秋萬代工程,希望精心設計、精心施工”。還有一位叫周大炎的副市長也批了:“同意寒石寺重建寶塔”。

後在寶塔開工舉行儀式上,我當眾說過,時至今日,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尊重文化遺產,在黨的領導下,寒石寺重建佛塔,正顯示出中國共產黨是英明的黨、是偉大的黨、是真心實意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黨、是全國各族人民擁護的黨。——《寒石寺誌》裏省去了這些,建寶塔其實是這樣搞定的。

宗教局不反對了,市長定下來了,趙樸老同意的,哈哈!

下麵事件都來了,塔選在哪裏建,造什麼塔,今天先說到這裏下次再說吧。

十六、塔選在哪裏建,造什麼塔,誰來建

有的人說你寒石寺地方太小,叫砌在江村橋,劃塊地皮給我,我不同意,離寺太遠了,沒人看。他們說和我們看寶塔。我不答應,和尚砌塔建在廟裏麵,哪有砌在廟外的,像什麼,還管廟外的事件嗎?我堅決要求砌在藏經樓後麵的地皮上。塔再小,也有30多米高,說地皮不夠,當時建築上有個說法,條條框框,寶塔有多高,四周東南西北也要有多長的空地。(即以寶塔基點為圓心,以塔高為半徑的圓周麵積的範圍)我強調現在新時代變化了,南京雞鳴寺砌了個七層寶塔,那地方也不太大。後來才定下來的,造在這個地方。

造什麼塔,有人說造宋塔,我不讚成,寫信到北京找趙樸老,第二次討論推翻了。我要求造唐塔,我請謝孝思,費新我等名人幫助說,趙樸老說造唐塔也好,就這樣定下來了。

後來,劃了個地皮在這裏定個標誌。與周圍地方參照論證,定下來,與大雄寶殿一個中軸線,正門向西。塔也有方向,參考風水八卦定位的,與藏經樓一直線。

什麼結構,我們準備選木結構,他們認為木質易朽、惹火,還是需要選水泥結構,含含糊糊的,塔選“薄壁胴體”,就這麼個叫法的結構。

質量料子都定下來了,後來同二建公司定合同,設計院修塔辦叫馮廣銀定的合同,那個人很正派,後來簽下了合同,他卻去世了。下邊有個叫沈中仁的人再設計,就不是這樣的,設計了個圖紙,修塔還組織了一個班子。那個時期,建委有個姓徐的,有安上、明學、我、姓徐的。姓徐的是修塔的主任,我們是副的。姓徐的請了個西北局的全國修塔的十大名人之一。西北局的人說圖紙設計得好,他過去想修塔,沒造成,讚揚我們搞得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