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苦空
“四大苦空”:這一句是專講觀受苦空的,是佛教對世界本質上的看法。
因為這“四大”常在矛盾、發展變化中不停地運動和演變。所以眾生才有生、老、病、死的大患。我們既然知道身為眾苦之本,就應該幡然醒悟,不要再被四大假合的身相所困惑,想“萬壽無疆”也隻是天方夜譚,不要再執著身體是實有的,而生起種種苦惱,能夠這樣修觀,名為“苦空觀”。
我們學佛的人,如果能用智慧來觀察就會明白,唯有這色身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而且是虛妄不實的,那麼對於世間任何人事也就不會太過分分別、執著與計較了。這是我們學佛者必須要覺悟的。
所謂“四大”,就是指組成物體的四種元素,大至世界、人生,小至一花一草,莫不是由“四大”元素因緣聚合而成的,這就是地、水、火、風。地性堅硬,水性潮濕,火性溫暖,風性流動。宇宙間的大千世界,如外在的山川大地是地大,海洋湖泊是水大,陽光、氣溫是火大,空間的氣流和台風,是風大。地水火風遍及整個宇宙,威力無窮,所以稱為“四大”。
人體也是由四大所構成的:人的爪牙、皮骨等是硬性的,屬於地大。人體的唾涕、便溺等水分,是濕性的屬於水大。人身的體溫暖氣,是暖性的屬於火大。人的呼吸是流動性的,屬於風大。人之所以能存活世間,就是因為四大調和。四大不調了,人就會生病。四大分散,那人就會死亡了。
人是如此,花草樹木也是如此,比如說,一朵花兒的開放,一定要有肥沃的土“地”,要有適宜的“水”分,要有暖“火”的陽光,要有清新的空氣和微“風”,若是失去四大中的任何“一大”,花兒就不可能開放了。
《大寶積經》上說:“身為苦器,苦所逼故。”由此可知,我們的身體成了專裝痛苦的一個苦器。道家始祖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是說我們人生有好多的痛苦、災難和禍患,時時為眾苦之所煎逼,根源在於我們有這個色身而產生的,這一思想和佛教所說的十分相近。
人的身心世界,實在就是眾苦積聚之地。在我們的心裏有貪瞋癡之苦,在我們身上有老病死之苦,在家裏有生計及愛別離之苦,在社會上有是非鬥爭、怨憎會之苦,在世間上有風災、水災、震災、兵災等等的痛苦。苦,步步緊逼著我們在苦中求生。
知苦是入道、求解脫之門。如下故事也說明了苦也正是入道的增上緣。
曾經在一處偏僻的山村,居住著一對老夫婦,生活還算美滿。隻是膝下無子女。東拜西求也未能如願。一天,在山道遇見一位出家未久的遊方僧,老夫婦一見生大歡喜心,請法師回家以上等飲食供養,並且求其開示。老夫婦五體投地,跪拜於地。
這位剛剛步入佛門落發未久,尚不能說法的法師,心中十分焦急而尷尬,心急如焚,他真的不知道如何應對,應該要說些什麼話才好。他忽然覺得做個出家人真是很難,情急之中脫口說道:
“真難呀,阿彌陀佛!”
跪在地上的老夫婦一聽開示,這話正說出了他們的心聲。老倆口求子心切,可是一直難以如願,不禁也異口同聲地感歎道:“真難呀!阿彌陀佛!”雙雙又趕緊叩頭禮拜。
這位法師一看老夫婦雙雙如此虔誠,如坐針氈,急得大汗淋漓,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覺又脫口而出:“苦呀!阿彌陀佛!”
老夫婦一聽這話,如暮鼓晨鍾,響徹心胸,老倆口這麼大年紀,克勤克儉,本分度日,眼見得已經是垂暮之年,連續香火的子女也沒有,苦呀!人生真苦!
老夫婦跪在地上感動得痛哭流涕,哭了好久,想再靜聆法師開示,可是沒有聲音,淚眼朦朧中抬頭一看,出家師父已飄然遠走了,追到門外也不見法師行蹤。老夫婦倆覺得這一定是活佛現身說法,來指點迷津的,使他們知道人生是苦,從此他倆一心念“阿彌陀佛!”,終於解脫了人生的枷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