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說
昨天,有幸參加蘇州市第六屆寒山寺文化論壇,在蘇州會議中心結識了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崔紅芬教授。開幕式前,由於與會領導有事延誤了約半小時,坐在我右側的崔紅芬老師和我談起參禪的話頭,她提起有位老師講課時,也引導學生參禪。說參的話頭是“真理”,最後老師給學生的結果是“對不起”。
我說,這位老師一定有禪的思辯,不能說是一定有禪修經曆。
“真理”二字是兩個文字,文字是上祖留給我們的財富,可以供我們以及後人使用、交流。並且是一代代口傳心授,相傳至今。
“真理”是人為創造的文字,界定的內涵。其外形經過不斷演變,當初是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的甲骨文始,後由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一路走來,曆時數千餘年。造字的生成結構有象形、形聲、會意、指事、轉注和假借等六種。這些無不是古人的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在曆史的長河中波浪不息,光燦至今,好讓我們沿著這些文字,此時此刻談古說今。
低級動物之間的交流沒有文字,比如羊羔跪乳之“跪”,為動作;小鳥嗷嗷待哺,以音為聲。
動物與人的交流,也沒有文字,同樣以動作或者音聲,可以嚇跑動物。小狗可以搖尾乞憐,我常見到在寺院裏,比如無錫靈山大佛處,放生的鳥兒們經常收翅、落到人肩上。說明人與動物之間還是可以透過語言、文字會心交流的,否則在你悄悄舉起獵槍的刹那,鳥兒怎麼會“撲騰”一下了無影蹤?
可以說是條件反射,佛教說這是佛性相通的緣故。佛當初於菩提樹下開悟得道時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成佛。隻是因為妄想執著,輪回六道,出生入死。這當然包括人、小動物如鳥兒們在內。
佛在世時,本身也沒有要求別人記錄他的言行。佛在臨入涅槃前,徹底否定了自己曾經說過法和******。乃至“未曾說一字。”
《五燈會元劄記之三十三卷一·釋迦牟尼》載:“世尊臨入涅槃。文殊請佛再******。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我再******。是我曾******耶。”佛的一生,無不是應緣說法,而無定法。為的是使眾生不誤解佛法、望文生義,不執著在經文的字句名相上。《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8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言:“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中間五十年,未曾說一字者,示法非文字也。防以文字而求其所謂也。”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7冊·明覺禪師語錄》有:“尊者雲:‘我於般若未曾說一字,汝雲何讚歎?’天雲:‘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波羅蜜多。’”所以,《金剛經》說,“若以法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卍新纂續藏經第16冊·楞嚴經正見》言:“我四十九年說法。未曾說一字。即於首楞嚴中亦曰。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可見佛祖相承。了無異轍。如大火聚。如塗毒鼓。不留剩跡。不著思惟。稍涉遲疑。便墮坑落塹。何有於言說哉。”如此是說不可執著於“言說”,即法無定法,事物是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的。“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
《卍新纂續藏經第24冊·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注解》有:“不立一字。直指人心也。”如是傳心之法,即同拈花微笑典故。
由以上經典所據考證,可知佛在臨入涅槃時,徹底否定了自己曾經說過哪怕“一字”之法,轉過****。其旨意是讓人破除一切見思分別之心,破除我執、法執,“不留剩跡。不著思惟。稍涉遲疑。便墮坑落塹。何有於言說哉。”
這是佛對於生命無常的透徹了悟,對於大道的敬畏,對於眾生寄予了無上的慈悲和希望。眾生皆當成佛!
這是佛徹底跨越了個體生命現象短暫生滅刹那的瞬隙,如人之一呼一吸;而來者無量無邊,眾生皆是無量壽佛化現,無有生死。心即是佛,當下即是極樂世界!
所以,我也慚愧不已,隻能是說“對不起”,佛說無言,無可言說,無法言說!
老師當初給學生的是文字,是要讓學生參透!然而,老師給出的答案是“對不起”,是老師給學生的是文字或者言語,的確有違我佛主旨,而處於無奈為之。
你怎麼說?無言當然是錯誤。因為我在給你文字。
為非真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