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新生命的降生
在東北兩年來去井隊期間,我都沒有再折向河南新鄉五普大院我姑父家,他們在通知我去井隊的時候,也是直接在電報上寫明,直接去井隊。所以也漸漸淡化了這份親情。
在我26歲的那年秋季,父母張羅著給我相親。鄰居也多次和我說,給我介紹對象;說這麼大了,怎麼還不訂婚?他們也聽說,我要在外邊找,這都是我父親透露出去的。
我父親說,在我去河南的第二年,姑父回來關照過他,教不要在家裏談對象,準備在外邊找。後來還聽父親說,準備送我上技校,在新鄉安家。這些話,都在上技校未成之後,落空。
我錯失了多次姻緣,比如同學雅芳,多次來我家玩,晚上賴在我家不走,被我母親差不多是趕走的。我母親一再聲明,姑父關照過,“不要再家裏談親,準備就在外邊找”。
所以後來,正如我父親說,“半路上斷扁擔!”趕緊在我26歲那年的夏季,用我三年積攢的一萬塊打工的辛苦錢蓋了三間瓦房,磚木結構的,家裏地麵上都加高、澆了水泥,明間堂屋還上了紅色的窯粉,四周鑲嵌了彩色的瓷磚,很好看的。這個在當時村莊上,算是比較講究的新房了。
回想起來,在我上技校未成的時候,那年冬天回家過年,就有人來相過親。是個晚上,那女孩子還不錯,比我現在的老婆文靜。也許是失去的總是最好的,我也在犯同樣的錯誤,失去的就會烙印在板油上;而眼前自己的所有,我現在的妻子卻遠在江北老家,我此刻在這裏打字寫故事。
當時我奶奶已經過世,棺材供在堂屋東邊;我爺爺也病重,躺在了堂屋西邊。那個女孩晚上也沒有敢進我家門,那女孩的父親喝罵了一聲,叫她進門來,她才在門口閃了一下。之後,媒人說好舉行個小儀式,我們鄉下叫“送圓茶”,預示著這兩家有兒女要結成親家了。
媒人在女孩來訪親之後的第二天,叫我去她家玩玩,說那女孩不上班,星期天休假。我硬是愣著,沒有回話;我父親從腋下回過頭看了我一眼,也沒有回話,父親在揚著斧頭、撅著屁股幹木工活。以後,媒人怏怏地走了。。
以後,過年上街的時候,我在路上遇見過那個女孩,車子很快,彼此看了一眼,看得出她還是很欣喜的,雙眸閃過喜悅的光芒。但是一刹那而過。
之後,儀式也沒有舉行。我父親灰著臉,夜裏把準備好的一塊大的十公斤的豬蹄膀退給我表叔了,他是個殺豬賣肉的屠夫。我家那時候養頭豬,經常請他來宰了賣給他,他總是先謙讓一下,叫我父親“點紅”,我父親總是以皺眉頭否定,然後我這位表叔就拿起尖刀,嘴裏嘮叨著像我這些人將來是要下地獄的,還是一巴掌打到豬的下巴嗓子邊,隨著豬下巴的一圈****一晃,表叔左肘加緊壓著豬的前胯,左手抓住豬的下腳爪反提上來,右手彎腰操起水盆裏的鮮亮銳利的尖刀,對著豬的嗓子眼處,一刀捅將進去,豬的嗷嗷聲叫,漸漸由強變弱,鮮血一注注,隨著悶悶的嗷叫聲流到盆子裏。盆子裏的底水是加了鹽的,這樣下到開水裏的豬血容易成形,而且有鹹味。我父親是壓著豬的後半身的,交叉著抓著豬的兩條後腿,雙肘壓著。
佛教以為,怨怨相殺,何其有斷。是命皆好生惡死,靈性不滅。所以,佛門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之說。是為了教人長養慈悲心,戒殺放生。就眼前來說,有人說,豬不殺,都來養老送終嗎?似乎是不現實。但是如今助長的貪心,使得豬肉都成了各種藥品和抗生素催生的產物,人吃了這些肉食,容易導致高血脂、高血壓和心髒病等等疾病的發生,也不能不令人警醒。小時候,我們那時吃的肉都是基本食草雜糧養成的,肉質很鮮鮮味美;現在的豬多是科學的飼料配方,加抗生素以及廋肉精催生的產物,隻是為了謀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肉食對人的健康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這樣的肉吃著無非是在服毒,慢性自殺。
所以,佛教提倡素食,佛言,慈悲不殺,至少對健康有益。
也許,是那頭冤死的豬,與我有某種善緣;提醒我,勿造罪業,遠離煩惱。不要以物命的行屍走肉來做禮相送。我與那個女孩算是有緣無份。
後來我母親還抱怨,說是,家裏兩個老的都不假勢;一個供在家裏,一個大病不起,人家來相親看不上眼。
以後也有媒人又來說過幾個,我父母都沒有心了。這叫無緣。
後來,次年,就是在我26歲那年,在春蠶喜獲豐收後,我在東北井隊,就接到父親的電話,說是在家加緊著手為我翻建新房了。
房子蓋成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其實還是世俗習俗的決定的。為什麼這麼認為呢?那我之前的那些緣分怎麼就沒有成呢?很明白我這人是很傳統和刻板的,在婚姻這個事情上,還是收製於世俗的牽製。
一些傳統的概念決定了我,至於個人的感情上,倒不是婚姻的決定因素,事實上就是越簡單越好,因為之前的那些情感經曆也無非是痛苦的再生,如刀刃之蜜,得不償失。一點點喜悅的覺受,是無盡的相思、煩惱和餘恨,而綿綿無有絕期,長印在心。
在第一卷中,我記述的那些情感經曆,都是如今反觀過去的,已經在這些記憶之上隔空賦予了一抹禪心淨美的光環,是三十餘年的心靈淨化而鑄就的禪心之美。那些個當下的苦楚如今我不想也不願提起。
對於我和阿梅的相親,是在一切情緣了斷之後。
我在身心已經掃蕩了阿秀、雅芳的可能之後,她們已經決定不是我的生兒育女的老婆。
其實,我為自己都覺得尷尬,與一位異性見麵,搞得那麼繁瑣,還要媒人。但是假如論及訂婚,這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這個是帶有目的性的。不是就跟著感覺走,一陣風過,而留下些,此恨綿綿無絕期。
記得我曾經聽到一位異性說過,假如你不喜歡,就不要多接觸,這話來得經典,真是金玉良言。我們所共同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情感失落,由愛生恨,而悔不該當初時,早已為時已晚。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是叫我們在處理個人情感上要慎之於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