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如來在往昔劫中,為了讓眾生同成正覺,因為沒有緣就沒法得度。因此現身在六道輪回中,以種種方便,隨機地利益眾生。開啟千百法門,讓眾生同歸一真法界。善根沒有種下,沒有成熟,沒有解脫的,令其種下,成熟,得到解脫。應該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雲布慈門,波騰行海。六度齊修,四攝普益。世尊的布施,可謂內外齊舍。國城妻子,頭目腦髓,身肉手足,都歡喜地布施給別人。所以,法華經上說:“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不是菩薩舍身命處。”如來為了眾生,經曆三大阿僧祗劫,廣行六度,普遍地跟眾生結緣。等到根基成熟了,然後示現成正覺,宏開****,普遍適應一切眾生的根基。上根的人就為他顯示實相,令他直接等上彼岸。中下等根基的人,就婉轉地適應他的根基,讓他逐漸受到熏陶。顯密權實,偏圓漸頓。隨機而施,相宜而用。雖然有三乘,但佛道卻沒有兩樣。為了讓眾生明白實法而先施權法,權法是顯示實法的權法。開示權法是為了顯示實法,實法是權法所解釋的實法。順應眾生各種根基,循循善誘,必定令他們機理雙契,才能解行俱圓。
2、述大小乘法寶恩德。
“學者雖則專主大乘,亦不可輕蔑棄捨小乘。以小乘原為進入大乘而設。乃如來之度生妙用,實下根之出苦宏猷。故四十二章經雲,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大海雖有淺深,水味原無二致。凡屬佛經,固應一體尊重。如輪王命令,事雖種種不同,其為王敕則一也。而圓人受法,無法不圓。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況如來金口所說之生滅無生四諦十二因緣等法乎哉。
學佛的人,雖然主修大乘佛法,也不能輕蔑,舍棄小乘。因為小乘本來是專門為進入大乘而設的,是如來度眾生的妙用,實在是下等根基的人出離苦海的最佳方法。所以《四十二章經》上說:“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大海雖然有淺有深,水卻都是一個味道。凡是佛經,都應該一樣尊重。如同轉輪王的命令,內容雖然各個不同,但卻都是輪王的命令。圓融的人說法,沒有法不是圓融的。治理國家的言語,謀生的方法等,都順應正法。何況如來金口所說的生滅四諦十二因緣等法呢!
3、述僧寶結集流通經典恩德。
及如來一期事畢,示現滅度。迦葉阿難等諸大弟子,結集法藏,遍界流通。一千年後,教傳此土。兩土高僧,東西往還,譯布佛經,不惜軀命。讀法顯,曇無竭,玄奘等傳,其道路險阻,非常艱辛。不覺哽噎涕泣,莫之能已。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
以及如來這一期的事情結束了,示現滅度,迦葉阿難等諸大弟子結集法藏,普遍流通。一千年後,佛教傳入我國。兩地的高僧,東西往來,翻譯流通佛經,不惜身命。讀法顯,曇無竭,玄奘等大師的傳記,取經的道路艱難險阻,不覺哽咽悲涕,不能自已。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果不是往昔有因緣,佛經的名字都聽不到。何況受持讀誦,修因證果呢!
4、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能報恩。
“然如來所說,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於心性外,了無一法可得。但以眾生在迷,不能了知。於真如實相之中,幻生妄想執著。由茲起貪瞋癡,造殺盜淫。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為生滅。經塵點劫,莫之能反。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賤人,原是長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實報寂光,乃為本有家鄉。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回。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萬倍。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暉,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如來所說的法,實際上是依照眾生真如心中本來具足的道理。在心性外,完全沒有一法可得。隻因為眾生在迷中,不能了知。在真如實相之中,幻生出妄想執著。由此起貪嗔癡,造殺盜淫。迷失智慧以成煩惱。把常住變成生滅。曆經塵劫,不能返回。幸好遇到如來所說的大乘顯密各種經典。才知道衣珠固然還在,佛性仍然存留。那個客作的賤人,原來就是大長者真正的兒子(典故見《法華經》)。人天六道,不是自己的住處,實報長寂光土,才是本有的家鄉。回想自己,從無始劫來,沒聽到佛說法。雖然具有這個心性,卻白白地受著輪回之苦。真應該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此恩此德,超過天地父母豈隻百千萬倍。縱使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隻有依教奉行,自行化他。才能稍微表達春草仰暉,夏葵向日的熱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