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中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並且在《續編·複徐書鏞書》中開示學人當常懷敬畏,戒犯****。
聰明人,最易犯者唯****。當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人前尚不敢為非,況於佛天森嚴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隻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臨終,方說放心無慮之話雲: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未到此時,尚存戰兢。曾子且然,況吾輩凡庸乎。
還依據《法華經》指出,“若有眾生,多於****,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每日除了己職分外,專心念佛名號。朝暮佛前,竭誠盡敬,懇到懺悔無始宿業,如是久之,當有不思議利益,得於不知不覺中。《法華經》雲:“若有眾生,多於****,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瞋恚、愚癡,亦然。是知能至誠念彌陀、觀音聖號者,貪瞋癡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現今乃患難世道,須於念佛外,加念觀音聖號,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之轉回。庶不至宿業現前,無法躲脫耳。更宜常閱戒淫因果報應之書,遠離狂蕩匪鄙之友,則內誌正而外誘絕,淨業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
白話大意為,每天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份內要做的事情外,專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早晨和晚上在佛前,竭誠盡敬,真心懇切懺悔無始以來的宿業,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如果有眾生,****很強烈,隻要經常恭敬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夠解脫****。”瞋恚、愚癡多的眾生,隻要經常恭敬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同樣能夠得到解脫。可見,隻要能至誠念南無阿彌陀佛和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人,貪瞋癡三種煩惱,自然而然可以消除。另外,現在是多災難的世道,必須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加念觀音聖號,冥冥之中自會不可思議地轉禍為福。隻有這樣才不至於宿業成熟現前時,無法躲避報應。還應該經常閱讀講戒淫、因果報應的善書,遠離吃喝嫖賭下流的朋友,那麼內心正誌樹立,外麵誘惑斷絕,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業自然可以成就。希望你多多自勵。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和實踐,從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入手,以家庭教育和因果報應相結合,以居家修行適應時代需求,以至誠念佛醫治眾生病,並且以攝心念佛行持等思想,隨順時代需求,契合眾生根性,對時代產生了深刻影響。